秋分食蟹忙 你知道谁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
央视新闻 2022-09-24 09:17

9月23日是秋分节气。这个时节对吃货们来说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吃螃蟹!俗话说“秋分食蟹忙”“秋风起,蟹脚痒”,在吃蟹这方面,古人留下了诸多美好的文字。在中国蟹作为食物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那你知道谁才是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螃蟹又是怎样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红人”的呢?

第一批吃螃蟹的中国人

典籍中最早的吃蟹记载来自《周礼》。按书中所记,当时有一种用作祭祀的食物“青州之蟹胥”,“青州”是如今山东那一带。那时因条件有限,螃蟹无法长期保存,聪明的中国人想到了一种办法,就是将蟹拌上调味品制成蟹肉酱,也就是“蟹胥”。但在当时,还很少有典籍去描写蟹肉本身的美味,更多的是将其视作一种稀有的食材来体现食用者地位的高贵。主要因为那时的螃蟹以海蟹为主,不仅产量不多,在烹饪时如何去除腥气也是一道大难题。

而东晋的毕卓则是第一位以嗜蟹出名的人,“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有酒有蟹,一舟而逝,就非常完美了。毕卓以嗜酒嗜蟹出名,到了《晋书》中专门为他做传的地步,也因此后人凡谈及吃蟹,总要提到毕卓。民间更有说法称呼他为“蟹圣”。一手酒、一手蟹这样的吃法也为后世很多文人所效仿。

品蟹“天团”横空出世

中唐以后,北方战乱频仍,经济与文化中心不断南移,而江南地区的稻作农业与此同时也逐步发展成熟,河蟹生于稻田。在这样的变动中,南方河蟹的产量不断增加。河蟹较之海蟹更容易烹饪,并且此时民间的烹饪技术与工具亦有了不小的发展,食蟹之俗的流行范围得以不断扩大。中国的食蟹史,终于在唐代迎来一个尤为重要的转折点。

李白有名句:“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有蟹佐酒,就如同身在蓬莱,饮着仙家的金液仙丹。

著名“吃货”苏轼更是写到“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团”指的就是螃蟹,诙谐幽默的苏轼说自己管不住嘴馋,拿一首诗换了两只螃蟹吃。

唐彦谦则爱整只蟹煮熟的层层鲜香:“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啰出琼酥香。”

从此,螃蟹摆脱了高高在上的珍惜食材的形象,得以走入寻常百姓家。描写蟹肉本身味道鲜美的诗句层出不穷,螃蟹也结束了几千年的漂流,有了“吃蟹看江南”的说法。

吃蟹竟也是一件“风雅事”

品蟹之风在古代文人之间甚是流行,但是低头猛啃螃蟹壳却实在有失风雅,于是很快便有人发明了“蟹八件”。

据记载,最先发明食蟹工具的是明代一个叫作漕书的人,当时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咬食方便,因此只创制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壳,后又在此规模上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兼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的完整吃蟹工具,俗称“蟹八件”(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后来又发展为十件、十二件,鼎盛时期,甚至有六十四件之多,将器物之精细发挥到了极致。连清代的大才子李渔都忍不住赞道:“美食不如美器。”

最初被人们当作“怪物”敬而远之的螃蟹,也就这样一步步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被整得明明白白。

蟹农教你挑螃蟹 三招选出好螃蟹

说了这么多,您是不是也馋了?刚刚捞上来的螃蟹,一网里面有很多只,一只只大闸蟹在网兜里个个都是活力十足的样子。那么什么样的螃蟹才是好螃蟹呢?跟蟹农学一招,叫“一看、二捏、三掂量”。

“一看”就是看颜色,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这些就是螃蟹品质好的特征;“二捏”,就是捏一捏蟹腿,而且要捏螃蟹的倒数第二条腿,通常这条腿的肉最少,如果这条腿也是肉质饱满,是硬的,那么整只螃蟹就不会差了;第三就是掂重量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就表示是一只健壮肥美的螃蟹。

既然学会了,今天晚上要不要赶快动手烹饪,体验一下“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啊~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国庆假期坐火车出行指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中国铁路 2024-09-29
阳澄湖大闸蟹被台风“吹”跑了?总台央视记者实地探访
央视新闻 2024-09-21
禁止寄居!闸口海关截获“异宠”寄居蟹176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8
食品袋里暗藏玄机 拱北海关截获90只活体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3
食品袋里暗藏玄机 拱北海关截获90只活体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3
气旋风暴和1号台风相继生成 究竟谁才是南方“泼”雨的背后助力?
中国天气网 2024-05-26
船老大沈华忠为救16人 斩断价值36万元蟹笼
央视新闻 2024-03-12
运动减肥的这五个误区你都知道吗?
健康中国 2024-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