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活力是一个社区的加油站。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海淀区了解到,2015年,海淀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并连续两届蝉联此项荣誉。今年,海淀区正向着全国文明典范城区迈进。在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中,海淀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需求出发,扎根社区,逐步探索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海淀经验”。“菜单+订单”式服务和文明城区创建合伙人队伍等翻开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提供“菜单+订单”式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受欢迎
学生们和家长一起透过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老师的指导下,社区志愿者们体验釉上彩绘,学习在杯子上作画;舞蹈队的十余名舞者在宽敞的练舞厅里翩翩起舞……昨天,走进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丰富的活动让人眼前一亮,更让人意外的是居民在这里享受的文化生活多数是自己和邻居们一起订制的。
四季青镇党群工作办公室(宣传)科长许扬介绍,海淀区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于2020年10月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有20余种功能分区,是集新时代文明实践、党群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养老助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馆。“我们每年的活动可以达到2800余场,有些活动在我们的文化四季+小程序上一上线,预约几乎是秒光,居民的参与度非常高。”许扬说。
是什么让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如此“火”呢?许扬坦言实践所“火”起来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摸索。许扬回忆,以前镇里搞活动先要告诉社区,社区再去组织居民,这种方式居民覆盖面很单一。2015年微信开始使用后,他们将各种活动通过微信发布,让居民主动报名参与,覆盖的人群一下子扩大了。可这还不够,许扬说:“我们总在琢磨如何把服务真正送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让他们真的愿意来参加,于是我们的理念转变了,除了镇里推出的活动,我们会向全体居民发出问卷调查,您希望参加什么样的活动,看什么?学什么?根据居民的点单,实践所及时调整下一个月的活动菜单。”最终,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形成了现在“菜单+订单”式服务的供给方式,更加精准地服务四季青镇的群众。
四季青舞蹈队队长姜国香把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称作舞蹈队的“家”。每个星期他们要到这里训练三次。“以前,没有固定的场所,舞蹈队练舞就像打游击,现在这里就是家。我们的队员还都是志愿者和舞蹈教员,练好了舞,我们下社区教居民跳舞,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据了解,四季青镇成立了很多特色志愿服务队,如:由镇域内非公企业发起的红色志愿服务队,由退伍老兵组成的“老兵”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由搬迁上楼的群众组建的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由通讯员、文化组织员和文艺团队组成的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还有就是由近180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志愿服务队等等,每支队伍之间相互融合,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可以形成合力,推动全镇志愿服务工作发展。
四季青镇党委书记薛飞飞表示,如今,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经成为四季青镇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活动阵地,在这里,志愿者、志愿家庭的服务可以送到千家万户。实践所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和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最终提升居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吸引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实现共享幸福好生活
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活动做得有声有色,海淀街道苏州桥西社区的文明城区创建合伙人队伍让社区生活充满了活力。
海淀街道苏州桥西社区是1994年建立的老旧小区,走在社区里,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社区虽小但很温馨。在这个小区里,垃圾分类、桶前值守,人人参与;社区引入科技公司让小虫子分解厨余垃圾,用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土做花肥,社区里种起了立体“菜园”;“你家的草就是我家的宝”闲置物品募集活动,募集的电钻、扳手、电吹风、玩具、梯子、轮椅、拐杖成了社区里的共享工具箱,居民们免费使用;还有楼门里的便民生活角,处处释放着邻里间暖暖的情谊……
海淀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苏州桥西社区共有44名楼长,每栋楼都配有党员楼长和群众楼长,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有130余名居民、260多户家庭长期志愿参与到文明城区创建的队伍中来。同时,通过多年的实践,这个社区形成了红色党建引导、蓝色群众劝导、绿色青少年倡导等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成为了“桥西”特色的文明城区创建合伙人,真正实现了推动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北青报记者从海淀区了解到,目前,海淀区共建设有1个文明实践中心、29个文明实践所、642个文明实践站、102个文明实践基地、222个友邻志愿服务驿站,实现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覆盖;成立了1781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到80余万,形成了“全民志愿、全域志愿”的良好局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