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昔日央视“标王”如今三元“拖油瓶”,太子奶的商海沉浮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09 12:06

8月8日,三元股份发布公告称,竞得湖南太子奶剩余股权,后者将成为三元股份全资子公司。而针对太子奶未来的发展方向,三元方面暂未回应。截至8月8日收盘,三元股份报收4.74元/股,微涨0.42%。纵观太子奶被三元纳入旗下的十年,大多时候拖累了三元股份的业绩,但早在其创立之初则曾经有过市占率保持该细分市场70%的战绩。而太子奶的创始人家族也仍旧活跃在业界。

最新:5.6折竞得拍卖股权,三元接盘太子奶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8日,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0%股权公开拍卖。这笔股权评估价为1.25亿元,起拍价为8756.76万元,相当于7折折扣。但出人意料的是,作为太子奶集团的大股东,三元股份在该场拍卖前宣布放弃优先购买权且不参与当次拍卖。这也让该次拍卖无人报名,以流拍告终。

新华联出售太子奶的股权,也是因为近年来遭遇发展困境。8月5日,上市公司新华联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告知函》,获悉新华联控股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新华联今年上半年预亏7.3亿元至9.2亿元,上年同期也亏损7.26亿元。其公告显示,目前,新华联控股所持公司股票已被多家债权人进行多轮司法冻结,新华联控股自身已无卖出股票的操作权限。

8月6日到7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对新华联持有的湖南太子奶40%股权进行第二次公开拍卖,三元股份以7005.40万元的价格竞得。该价格相当于拍卖标的估值的5.6折。自此,三元股份全面接盘太子奶。而对于太子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截至发稿时,三元方面暂未回复。

前生: 1997年因央视“标王”一战成名,也开启了黄金十年

虽然太子奶如今辉煌不再,但是在1997年该品牌因为竞得央视广告当年的“标王”而一战成名。这就不得不说到太子奶的创始人李途纯。

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热潮传遍中国,李途纯辞掉了体制内的铁饭碗,拿着自己仅有的300元去南方创业。当时他发现美女挂历在深圳很受欢迎,于是回到家乡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了10万元,开始制作挂历。不过他的挂历上印的不是女演员的照片,而是伟人的照片。他把挂历带到各大纪念馆门口摆摊卖,很快挂历全部卖完了,十万元变成了一百万元,赚到他一生中的第一桶金。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途纯将目光投向了活乳酸菌,认为这是商机。于是,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资到了乳制品行业,于1996年创办了太子奶公司。

不过,当时的乳酸菌饮料市场被娃哈哈主导,李途纯的太子奶起初只在湖南当地的杂货店和小餐馆出售,这距离李途纯将太子奶卖到全国的计划太远了。

最终,他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做广告。1997年,李途纯靠着从朋友处借钱买来的央视广告招标会的入场券,以8888万元的金额成为央视当年日用消费品广告的“标王”。而这笔巨款,甚至远超了当时太子奶的总资产。

借助央视广告的东风,当地银行主动找他放贷,经销商排队托关系来订货,由于当时的太子奶只有一条生产线,许多经销商都要等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提货。李途纯将太子奶销往全国各地,也开始了太子奶的黄金十年。鼎盛时期,太子奶在乳酸菌饮料市场的份额一度保持在70%以上,年销售曾达30亿元,全国经销商超过7000家,是乳酸菌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转折:对赌失败,2008年太子奶生意急转直下

激进中的李途纯提出了一年上市的目标。2007年,太子奶拿到英联、摩根、高盛旗下私人股权基金注入的7300万美元,并得到了由花旗银行领衔、6家外资银行提供的5亿元授信。

意气风发的李途纯曾放言:“太子奶要在一年内超光明,三年超伊利、蒙牛。”

当时,李途纯还与三大投行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约定注资后前三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50%,就降低注资方股权,但如果无法完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就失去控股权。彼时,太子奶以每年100%的增速增长,李途纯压根没有想过公司会完不成业绩。

然而到了2008年,年初南方的冰灾让“原料进不来,货物去不去”。国际市场金融风暴爆发,银行银根紧缩,太子奶遭遇花旗银行逼债,资金链开始断裂。李途纯被逼无奈下再次与三大投行签订协议,以再注资4.5亿元为条件,交出了他持有的太子奶61.6%股权。

有媒体当时报道,太子奶的经营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没有形成真实的市场销售,更像“击鼓传花”的金钱游戏。为了完成对赌协议,太子奶给了经销商大量补贴,最终陷入了死循环,卖的越多,成本反而越高。此外,太子奶的所有支出都靠赊账维持。“只有应付款,没有应收款”的畸形商业模式,让太子奶业务形同空转。当外界环境变了时,资金链瞬间就断了。

今世:破产重组后净亏损逐年真大,拖累三元业绩

2010年,李途纯与另外三名高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批捕。根据当时检察院的信息,为缓解资金紧张,太子奶曾以高息向经销商、员工集资,甚至不惜向高利贷借款,截至2009年12月数额已达1.3亿余元,大部分未予兑付。

根据李途纯当时律师的说法,2012年1月时,李途纯已无罪释放,株洲检方已确定对其不予起诉。但此时,李途纯已经失去了一手创立的太子奶集团。

2010年7月,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在其产重整的申请书中,申请人称,太子奶集团由于过度扩张,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2011年11月,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新华联集团和太子奶破产重整管理人签订重整协议,出资7.15亿元获得太子奶株洲三家公司100%股权及其名下全部资产。此时,李途纯仍在取保候审当中。

事实上,对于此次拍卖,三元股份将太子奶变为全资子公司,部分投资者并不看好,有的甚至直言称三元是接盘侠。

而此前拍卖的评估报告中披露了太子奶厂区棘手的现状:大部分设备购置于2006年左右,因在2010至2011年破产重整期间没有进行有效保养,已不能使用,同时在建工程(设备)一直未建成使用,已全部处于待报废状态。2020年8月至今,太子奶生产区就没有再生产,生产设备处于停用状态,当年9月起全线产品委托在外加工。

不仅如此,在太子奶被收归三元的十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拖累三元股份的业绩。过去的五年,太子奶净利润四年为负,除2019年扭亏是由于政府补助增加外,而且净亏损金额逐年扩大的趋势,太子奶也因此被人称为成了三元股份的“拖油瓶”。

关注:6月一则公告,让李途纯家族重回大众视线

那么,太子奶曾经的创始人李途纯如今怎么样了?

根据公开的资料,2017年,李途纯曾向媒体发声,索要太子奶股权和商标。但最终因为破产程序不可逆而不了了之。随后,李途纯仍以太子奶创始人、独立经济学者的身份活跃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并多次表示想重振太子奶。但如今他已经逐渐淡出,最后一条微博也停留在2020年12月12月。

不过,今年6月29日,桂林莱茵生物发布公告让李途纯家族重回大众视线。该公司与湖南子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子承生物”)签署了《天然甜味剂产品技术开发及独家供应合作协议》。公开资料显示,子承生物由太子奶股东及核心团队共同成立,董事长为李途纯之子李帅。根据公告,子承生物在本协议签署生效后三年内,将从莱茵生物累计采购不低于1亿元的甜味剂产品。

随后,子承又先后与湖南卫视、芒果TV推出的某综艺节目达成独家冠名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分公司签下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通过增加授信规模、定制专属金融服务等优势为子承生物提供资金保障。

对这个曾经缔造了行业龙头的家族企业下一步会如何发展,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将拭目以待。

财经观察:太子奶沉浮商业路的经验教训

对于自己经营时代的太子奶最终走向了破产,李途纯认为,他的失败主要有四个方面:决策失误、扩张过快、管理不当、用人不当。不过,李途纯似乎认为,比起自身的原因,太子奶的失败更多是因为其双拳难敌四手。在2019年其还发布过《11家顶级外资围剿太子奶内幕》的文章。

急于美国上市、国外银行贷款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因为当时太子奶的财务状况本来就不是很好,在资金上过度依赖国外金融机构的做法和后期的资金链断裂不无关系。

虽然压死原太子奶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确实来自于外资逼债导致的资金链断裂,但是纵观太子奶的发迹历程不难发现,“冒进”和对资本的依赖一直是李途纯经营太子奶的两大主题。也就是说公司经营的隐患早已埋下,爆雷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已经在细分品类中发展到第一位的太子奶并没有对产品进行迭代或升级。已经完全失去了战略的焦点,开始了各种无关联多元化经营,业务涉及食品、调味品、童装、日化用品、酿酒、旅游休闲、餐饮、零售、传媒、房地产等。而这些产业此前其大多没有涉猎过,想要做出一些规模,势必要更多的资金,因此李途纯也把这些实体产业的成功希望押在资本运作上。

反观其当时的主营业务——太子奶,产品一直很单一、形象陈旧,十年如一日,没有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去开发产品,凸显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力疲弱,持续赢利能力不强。

事实上,这也是一些国内企业的通病。借助资本的加持有了一定市场规模后,企业领导者很容易迷失在成功中,认为是规模带来效应,扩大规模必然会有更大的成功。于是经常能听到企业领导者们的“宏愿”:未来几年,公司规模翻一番等,但是这些数字都实现的途径,听起来确是虚头巴脑。这样的企业往往却忽视了产品才是企业的核心,更多的陷入资本的游戏中,想要赚快钱,经常出现企业战略层面的误判,导致企业最终走向失败。

李途纯时代的太子奶不会是第一家,也绝不是最后一家因此走上败局的企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
土里巴人
0
都是头脑发热惹的祸
08-09 12:35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