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李雪:推动非遗技艺插上数字翅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9 09:55

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截至目前,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有2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项、北京市级项目71项;拥有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71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9人、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87人。为做好非遗这篇文章,长期以来,东城区持续推出一系列重磅举措,尤其是面对新需求、探索新角度、运用新技术,让非遗文化搭上数字快车,不仅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非遗技艺的拥趸。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雪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不少东城区的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20629095249.jpg

李雪表示,今年6月10日,《东城非遗云游趣图》正式上线,这张图集地理信息、标志建筑、非遗项目、精选线路、打卡点位于一体,一座在线的“非遗之城”跃然指尖。在这幅手绘版的《东城非遗云游趣图》上,荟集了东城非遗资源内容、趣游线路、打卡点位,重点展示了故宫、天坛、智化寺等二十余个非遗点位以及景泰蓝制作技艺、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北京泥人张等四十多个非遗项目。

踏上这张非遗云游趣图,VR技术的加持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云游览”。比如点开“养生在东城—吃点讲究的”这条趣游线路,其中包含了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天兴居炒肝制作技艺等9项非遗技艺,随意点开一项,就能通过VR技术看到老字号的实景,同步还有语音导览进行非遗技艺讲解。

通过这个平台,听众还可以在线倾听老北京最令人怀念的鸽哨、回荡在老胡同里的叫卖声,在线品鉴老北京最特别的花儿—绒花,观赏老北京记忆中的天桥杂耍、工艺精湛的京绣,聆听智化寺的京音乐……北青报记者发现,这张《东城非遗云游趣图》上共有吃、玩、看、听四条非遗路线,可以说,数字技术让非遗技艺“触手可及”。如果感兴趣,大家也可根据云游趣图推荐的路线实地进行“非遗一条龙”线下深度体验,比如到北京市珐琅厂、北京象牙雕刻厂、同仁堂药店等打卡点,亲手体验制作非遗作品。

“众多的非遗项目,就像散落在东城的一颗颗珍珠,而通过这张在线云游地图,串珠成链般地聚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展示、利用。这种数字技术的融入,增强了非遗地图的互动性、功能性,既为非遗的传承播种下薪火相传的种子,又增强了年轻一代文化消费者的体验热度。”李雪说。

近年来,数字藏品市场也十分火热,借助区块链技术,每个数字藏品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数字证书”,具备唯一性、不可篡改性、不可复制性,各类数字藏品也吸引了许多新潮年轻人争相购买。今年6月,东城区文旅局与腾讯、京东、开元燊泰合作,在京东智臻链数字藏品平台——京东灵稀上共同发售燕京八绝系列主题数字藏品,第一款产品京绣于6月14日正式发售,本次推出的清代文武一品官补是东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颖大师的作品,这张精美绝伦的京绣图售价29.9元,限量5000份,很快就被一抢而空。

如今,慢直播也持续火热,趁着这股东风,今年东城区已经推出了三期非遗慢直播活动,让大家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放慢脚步,在线观看象牙雕刻(猛犸象牙)、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玉雕。

为了让非遗得到更多关注,李雪和同事们可谓脑洞大开。“让非遗插上数字的翅膀,这也是传承非遗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年轻人的消费特点。我们也跟很多非遗传承人聊过,他们发现,不少年轻人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解的,同时也有社交的成分在里头,而让年轻人掏腰包进行消费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吸引他们过来非遗。如果年轻人都不关注,非遗文化就会断代,甚至被淹没,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传播、搭建了解非遗的窗口。”李雪说。

加速“崇文争先”、打造“非遗之城”,东城区一直在行动:推出10期《非遗智造局》系列短视频,真实记录下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故事;组织开展“赓续民族瑰宝 打卡非遗之城”——2021年东城区非遗“心手相传”系列活动;与短视频平台合作,推出“东城新市井匠人扶持计划”、“走进百年非遗老店”系列直播活动以及线上非遗挑战赛……李雪介绍,除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外,东城也陆续出台了若干实打实的政策,包括非遗项目评定草案、非遗传承人评定草案,以及项目资金扶持办法等等,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她也呼吁能够有更多的目光关注到非遗技术,并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让珍贵的老技艺、老文化能够代代传承下去。

新亮点

搭建在线非遗档案

微信图片_20220629095255.jpg

在将非遗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方面,东城区还在做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搭建了一个在线的‘非遗档案馆’,即把区里所有现有的非遗视频、照片、文字等资料进行梳理,将所有资料上传网络进行数字化保存,并系统地打造成‘东城非遗宣传展示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非遗技艺可能就慢慢没有了,而利用数字技术首先能把非遗技艺保留下来。”李雪表示,这个平台在全市属于首次尝试,目前,已经有200多个项目在平台上得到保存和呈现,一期工程正在进行内部测试,进展顺利的话,将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年初推出二期,届时这个平台功能会更加完善,并向公众开放。

李雪还透露,这不仅仅是一个在线的“非遗档案馆”,更是一个交互性十足、兼具推广、传播功能的平台:不仅可以随时上传更新非遗资料,非遗传承人还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作品,借助平台开展一些线下的传习活动,把非遗技术推广给更多人,大众也可以借助平台与传承人留言、互动,发烧友甚至还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拜师学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非遗焕新资源手册》发布 两条“非遗+旅游”邀您打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7
“东城区红色记忆非遗展”亮相隆福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东城非遗焕新计划助力老技艺与新时尚融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07
“非遗在社区”成果展亮相 东城文旅启动“非遗焕新”计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2
东城崇外街道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 4项非遗技艺展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9
制沙燕风筝、画京剧脸谱……传承人和大学生共话非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2-02
“京城四合院”体验老字号非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2
文化产业如何插上数字翅膀飞向年轻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