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全球石油价格飙升找原因,疫情后需求大幅反弹、地缘局势冲击、欧佩克增产乏力、美国页岩油企业遵守资本开支纪律……这一系列因素都逃不了干系。
但如果将这一问题放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其实更大的原因在于化石能源投资不足。在气候危机威胁下,全球正加速进行能源转型,投资化石能源也愈发变得“不受待见”。但由此引发的副作用也很明显:投资不足正让全球石油供应日渐紧缩。
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阿敏·纳赛尔在达沃斯论坛上警告称,地缘冲突掩盖了石油行业本就面临的大问题:由于缺乏投资,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石油“产能危机”。特别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封锁缓和后,全球石油需求恢复增长,产能危机可能会更加严重。
紧俏的供应和低库存让油市目前的平衡相当脆弱 新华社
激进能源转型带来副作用
国际能源署(IEA)去年在《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门路线图》报告中指出,如果全球要实现2050年净零目标,就必须停止对化石燃料进行新的投资,投资者不应为新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项目提供资金。
与此同时,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正在增加,根据IEA的估计,在碳中和浪潮下,到2030年全球每年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将增加到4万亿美元,是目前水平的三倍多。
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供应并不稳定,目前的技术下很大程度上是在“看天吃饭”,激进能源转型带来的副作用不可小觑。
纳赛尔警告称,全球正面临严重的石油供应紧缩,多数企业面临绿色能源转型的压力,不敢投资化石燃料行业。“世界上只有不到2%(约200万桶/日)的闲置石油产能,疫情使如今的航空业的消费量比疫情前缩减了250万桶/天。如果航空业开始复苏,石油行业必将面临重大问题。”
与此呼应的是,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也表示,为了缓解生产和炼油产能的瓶颈,各国政府必须鼓励能源行业投资碳氢化合物,即便是在各国转向清洁能源之际。“这种情况需要人们坐在一起,集中精力……共同努力与当前的现实联系起来,并找到补救方法。”
尽管沙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石油生产国的利益,但其的确揭示了当下的困境。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近些年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投资持续低迷,新增产能建设项目偏少,全球原油供给不足的供需紧张状况再次出现,国际油价或已进入一个新的周期。
高油价无法激起大幅增产欲望
即使全球能源价格创下多年来高点,但也无法激起大幅增产的欲望。
根据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分析,随着全球渐渐摆脱疫情阴霾,今年整体石油和天然气投资预计将从2021年的6020亿美元增长4%至6280亿美元,但仍远低于2019年的近8000亿美元。而且到2024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投资也难以重回疫情前水平。
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页岩油谨慎增产。美国页岩油企业普遍表示,乌克兰局势升级后它们能增加石油供应的幅度和速度有限,供应链问题、投资者要求回报、钻井位置越来越少等问题都制约着产量增长。此外,美国政府对传统能源的态度并不友好,即使短期油价上升,企业也不得不考虑中长期的利益。
Agora能源转型论坛(Agora Energiewende)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原主任涂建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之前的低油价给资本留下了很惨痛的教训。过去投了很多钱进去,但页岩革命成果导致油气价格走低,后来又叠加了新冠疫情的冲击,所以在上一轮油价暴跌的过程中,很多油气行业公司亏损非常严重,资本也是“有记忆的”。现在加上拜登又在极力推动净零排放,油气行业长期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行为也会更加谨慎。
对此德文能源首席执行官Rick Muncrief坦言:“我们经历过市场繁荣的假象,所以在增加产量时将会非常慎重。”
先锋自然资源公司首席执行官Scott Sheffield也表达了谨慎态度:“预计当我们大幅增产的时候,欧佩克+已经提高了产量,那时价格可能早已见顶。即使拜登希望我们增产,这个行业也不会照做的。”
此外,在投资不足、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下,欧佩克产油国目前在增产上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目前欧佩克国家中只有沙特、阿联酋等少数国家存在闲置产能,其他国家甚至连完成当下的产量目标都有困难,这也意味着未来欧佩克整体增产空间有限。
由于自身增产乏力,欧佩克又指望不上,美国等IEA成员国只能无奈通过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来打压油价。美国已经宣布释放1.8亿桶战略石油储备,除美国外的IEA成员国同意释放6000万桶,合计高达2.4亿桶。
对此朱润民认为,目前的供给不足是周期性的,释放战略储备虽然会带来一些短期效果,但也会迟滞石油上游投资增长脚步,导致未来供给紧张的状况更加显著和突出。
战略石油储备的枯竭将使美国和世界更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冲击的影响,于是拜登政府转眼间又得考虑补充战略石油储备。鉴于目前战略石油储备已经处于20年来的低点,美国能源部计划在今年秋天寻求购买6000万桶原油,这将是21世纪以来美国首次大规模补充战略石油储备。
市场动荡或成“新常态”
在能源供应趋紧之际,全球经济增长疲态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产能不足的影响,但紧俏的供应和低库存让油市目前的平衡相当脆弱,市场动荡不安或将成为新常态。
数据提供商OilX的数据显示,自地缘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已有所下降,从3月份的平均约1100万桶/日降至了4月份的1000万桶/日。
由于匈牙利反对,欧盟对俄罗斯的石油禁令目前还未最终被批准。但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欧盟可能会在“几天内”同意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运,他将支持欧盟在没有匈牙利参与的情况下实施禁令的决定。“如果欧盟委员会主席说,我们可以不算匈牙利,其他26个成员国共同实施制裁,那么这是我一直支持的路线。”
国际能源署预计,如果西方大国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尤其是欧洲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包括欧盟可能推行的石油禁令,俄罗斯石油日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300万桶/日。
另一方面,动荡不安的能源市场也有好消息,美国并未对俄罗斯能源实施二级制裁,其他国家可以继续购买。
美国能源部长Jennifer Granholm 5月19日表示,有可能考虑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其他国家实施二级制裁,此前在伊朗的制裁中曾采取过类似行动。但鉴于美国民众目前饱受高油价困扰,至少在中期选举前美国实施二级制裁的可能性很小。
总体而言,在投资不足导致化石能源供应紧俏之际,可再生能源目前尚不能单独挑起大梁,这也愈发凸显了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朱润民对记者分析称,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看,石油所占的比重趋缓甚至下降,这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克制的结果。但从绝对消费量的变化角度看,我们还没有发现石油消费进入平台期甚至进入下降轨道的迹象,未来一段时间石油的消费量还将继续处于上升轨道,随后增长速度才会趋缓并逐渐进入高平台期,最后再进入下降轨道,这符合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除了在能源转型中保障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和供应,未来还需要发展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这一难题。涂建军表示,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在遭遇特殊天气状况或者需求大幅飙升的时候,如何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有挑战的政策议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