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丝绸博物馆将耗时四年修复成功的明代“圣旨”交还给况氏家族后人,这是明英宗朱祁镇赐苏州知府况钟之父况仲谦和况钟之妻万夫人的两道“圣旨”,距今已有580余年历史。见到修复完好的“圣旨”,况氏家族后人十分感动。
况氏家族后人慕名而来,想要修复“圣旨”
“当时况氏家族后人刚找上门时,我有些犹豫,没有直接同意修复。” 苏州丝绸博物馆研究员王晨说,“但是后来与朋友交流时,朋友提到况氏家族后人收藏至今的‘圣旨’的修复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况钟作为古代廉政清官的代表,为苏州作出了很多贡献,老百姓非常爱戴他,有历史遗存留下来是非常难得的。”于是,当况氏家族后人再次前来想要修复“圣旨”时,王晨毫不犹豫同意了,作为修复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开始了长达四年的修复历程。
苏州丝绸博物馆研究员王晨介绍,苏州丝绸博物馆拥有政府部门颁发的可移动文物、纺织品类文物修复资质。目前已有20多年的文物修复历史,算是名声在外。因此,况氏家族后人慕名而来,通过各个渠道,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取得了联系,打算要修复这两道“圣旨”。
耗时四年修复,解决诸多难题
记者了解到,这两道 “圣旨”在况氏家族之间流传,历经580年时间。想要修复这两道“圣旨”,需要解决的困难比较多。王晨拿到“圣旨”原件时,发现破损的地方有很多处,有的地方出现了撕裂,最严重的地方已经脱离了本体且有所缺损。“圣旨”上有不少地方,经线断了,纬线还留着,有很多丝线浮在表面。
修复初期,先要对“圣旨”原件进行除尘去污,由于面料为丝织品,且“圣旨”上有明英宗朱祁镇题字,为了最大程度不改变现状,王晨使用了局部干洗的方法,使用软毛刷、毛笔、棉签等细小的工具在污点处进行除污。“刚开始修复时,打算采取托裱的方法,用裱画的方式将其原件进行加固。”王晨说,“然而,询问了几个手艺精湛的装裱师傅,他们都不敢接这个活。”经过查找资料以及对原件状态的深入研究,王晨最终确定的修复方案是利用复制品将破损的地方进行修补。
王晨此前学的是纺织工程专业,对丝绸制品非常熟悉。但是,“圣旨”复制品的制作却不简单。制作“圣旨”复制品的过程最有难度的地方,一是颜色,二是字迹。“圣旨”原件的颜色较为暗沉,历史留下的印迹将“圣旨”上丝绸的颜色增添了一层灰暗的色调。其中一道“圣旨”,总共有五种颜色,复制品的颜色需要与原件进行反复比对,然后再进行调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调整,复制品终于制作完成。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字迹。王晨本来想让况氏家族中的书法家,对明英宗的字迹进行仿写,这样也有传承的意味。经况氏家族后人商讨决定,打算邀请修复专家代为解决。为了还原“圣旨”上的字迹,王晨将扫描的原件发送给印刷厂。王晨尝试了很多遍,就为印制出与“圣旨”原件上相同的字迹。最终,复制品得以成功制作,也为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帮助。
验收鉴定修复成功,还原度非常高
经过专家鉴定,修复后的“圣旨”在原件基础上,保留了历史痕迹,达到了最佳的美观度、加固度,修复与复制水平较高,为历史遗存提供了更好的保存条件,供后人进行研究。为了见证圣旨的修复成功,况氏家族后人从各地赶到苏州,原本破损的“圣旨”重新恢复新生,让他们非常感动。为此,《中华况氏族谱》编修委员会主任况勋泽先生代表况氏家族将“圣旨”复制件赠予苏州丝绸博物馆。
文/陆胤文 张毕荣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