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隔断厕门、如厕入教材!全国6.7万所学校已完成厕所改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29 17:21

12月2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2019年以来,6.7万所中小学、幼儿园完成非卫生厕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数学校因粪污处理难未改厕外,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厕所基本达到了安全、清洁、实用的要求。

资料图(图文无关)摄:程功/北晚在线供图

2013至2018年,14.1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完成改造。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校‘厕所革命’行动计划”。经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19年以来,完成了6.7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数学校因粪污处理难未改厕外,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厕所基本达到了安全、清洁、实用的要求。同时,各地还同步解决厕位不足、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中小学厕所革命在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厕所卫生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肠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改变了一些中小学生因厕所脏、臭而少喝水、憋大小便以减少上厕所次数的不良习惯,降低了学生出现失禁、便秘、尿路感染等疾病的风险。建设蹲位隔断或厕门,有效保护了学生隐私,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改善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条件。改厕以后,满足了课间高峰期学生如厕需求,避免学生因厕所拥挤而上课迟到,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各学校在厕所张贴七步洗手法、如厕行为要求、新冠疫情防控知识、科学小常识、防范校园欺凌等标语或宣传画,宣传卫生健康、科学、文化等知识,厕所已成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场所。卫生厕所建设补齐了农村中小学“厕所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这一块短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

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质。教育部将如厕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中小学生卫生健康意识更加普及。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已逐渐养成“讲秩序、不打闹,便后洗手,不乱涂乱画,正确使用冲水、洗手设施,节约用水”等行为习惯,增强了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文明意识。各地学校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把良好文明习惯和文明意识传递给家长,传递给社会。

文/北京日报客户端实习生 何蕊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教育部:新学期对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全覆盖检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12
教育部:新学期对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全覆盖检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12
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启动 涵盖学校、托育和校外培训机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10
四部门: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除了上厕所不能随意活动? —— 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
新华社 2023-11-01
教育部:各地中小学每学期需开展两次视力监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5
教育部:各地中小学每学期需开展2次视力监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5
教育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中国新闻网 2023-0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