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最近刚上映,情怀营销打得很响亮,影片也赚到了影迷的眼泪,但是让人流泪的电影,不一定就是好电影。
通观全片,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梅艳芳”近乎完人,除了有点“恋爱脑”之外,几乎找不到任何缺点。而“梅艳芳”没有缺点,恰恰是电影《梅艳芳》最大的缺点。
一个没有缺点的“纸片人”,怎么可能会真的从心里打动人呢?这也凸显了电影的另一个问题,全片虽然铺排了梅艳芳的事业、爱情、亲情、公益四条线,好像什么都讲了,但给人感觉又好像什么都没讲。细究起来,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很多内容,要么语焉不详,要么避而不谈。人物没有槽点,没有瑕疵,也就没有给观众留下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梅艳芳》最大的硬伤。
一个成熟的电影团队,为什么给电影留下这么大的话柄?并不是他们无意识,而是无法避免。人是环境的产物,创作也是。对比同类片子《波西米亚狂想曲》《阮玲玉》《火箭人》等影片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与人物时代距离太近,对拍摄人物传记片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处处避嫌”大大弱化了人物的魅力,这种对故事运用的取舍权衡,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电影最大的Bug。
回避原生家庭,有血有肉的梅艳芳在电影里失了根基
故事从开始就弱化了家庭出身对梅艳芳人生的影响,电影只拍了她和姐姐很小的时候就要四处串场,出没在各种歌厅夜总会唱歌养家,晚上就在化妆间拼两张桌子当床睡,即便是过生日,也只能在人声嘈杂又脏又乱的后台,而她的身边,永远都只有姐姐,她的母兄在这部电影是缺席的。电影之所以没有聚焦她的家庭,大概是为了避嫌,因为他们都还活着。
但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性格的养成、三观的塑造至关重要,它能帮我们在看到一个人“是什么”之后,还能了解“为什么”,是加深对人物理解的一个关键部分。同类型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电影就从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和父亲的对峙展开讲述,后来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在生命的最后,佛莱迪回到那个小家,和父亲和解。在亲情部分的讲述中,它是有始有终的,也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而《梅艳芳》电影回避的真相是这样的:她的父亲过早病逝,母亲重男轻女,梅艳芳的哥哥和母亲又嗜赌成性,梅艳芳不得不从小就被推上舞台,唱歌养家。成名之后,梅艳芳在台上开演唱会,债主已经等在后台。所以,母兄的存在对她而言,只有负担,没有爱。这样的情感缺失成为她性格的一个软肋,也是她毕生都在寻寻觅觅追求所爱的重要原因。
《梅艳芳》里看不到这样的心理剖析,让不了解梅艳芳的观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有点浮于表面了。
回避诸多情史,原本敢爱敢恨的梅艳芳成了“恨嫁女”
在影片中,导演有意无意地把很多镜头指向梅艳芳的感情世界。电影里的“梅艳芳”不分时刻不分场合地流露着她的“情伤”,《胭脂扣》拿了奖,不开心,演唱会全场满座,不开心,唱片大卖,不开心,姐姐出嫁,还是不开心,这一切不开心,都源于一开始与日本男歌手后藤夕辉戛然而止的恋情。但是她与后藤的恋情,只因为一个没有接通的电话便宣告结束,故事也没有讲明他们具体的分手原因。但是梅艳芳在生命的最后,还专门跑去日本见了后藤最后一面。
而网上流传的版本里,这个梅艳芳至死都难忘的情人叫近藤真彦。近藤并不完美,用现在的标准看甚至算得上一个渣男。他让梅艳芳被动地陷入三角恋,梅艳芳发现之后很快抽身而退。但是在影片里,她的情人被浪漫化,符号化,这些撒狗血的真相都被抹去了,反而是梅艳芳一直念念不忘,难以释怀。
出现在梅艳芳世界里的另一个男人阿Ben,陪她熬过了KTV掌掴风波,鞍前马后照顾了她大半年,但在“梅艳芳”回国之前还是分了,并且分得不明所以。
全片只出现了梅艳芳的两任男朋友,但网上的公开资料里,媒体盘点过的梅艳芳男友绝不止2个,这些在影片里都没有涉及。换言之,虽然梅艳芳走了,但她身边的男人都还在。或许这也是明明在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感情线,却没有展开讲述的原因吧。
回避事件冲突,“戏眼”坍塌让影片沦为流水账
《梅艳芳》把人物最大的转折放在了当时香港娱乐圈影响非常大的“KTV掌掴事件”, 但恰恰是这个 “戏眼”的改编过于平淡,回避了很多富有张力的矛盾冲突,直接让这部电影沦为了流水账。
电影里,“梅艳芳”在KTV被郭老板找茬,强迫她唱歌拍电影,“梅艳芳”拒绝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结结实实挨了郭老板一巴掌,她的男友阿Ben赶来救场,第二天郭老板就被打伤,梅艳芳为避风头,远走泰国呆了大半年,每天禁闭在房间里,对着镜子顾影自怜,最后阿ben只说了一句,“事情解决了”,便草草结束了这场风波。
观众稍微上网检索一番就会发现,掌掴的那天晚上,是现在还活跃在娱乐圈的郭碧婷婆婆向太赶过去替她解了围。这个事件最后以两条人命的结束收场。该事件后来很快被拍成电影《醉生梦死之湾仔之虎》。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找来一看,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一下当时的掌掴事件。
话说回来,电影把这起事件作为全片的“戏眼”,但是这个桥段并没有观众想看到的,那个年代香港影视圈的腥风血雨和侠义恩仇。
当时事件的很多参与者都还在世,本片的制作团队也身在江湖,当然清楚内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太多,需要回避的东西太多,几乎是缩手缩脚地完成了这部电影。
很多人看完电影,都觉得十分遗憾,遗憾创作者粗暴的改编,也遗憾梅艳芳唏嘘的一生。作为同类型片的另一个由女明星改编的传记片《阮玲玉》曾大获成功,这里说句后话:如果三五十年后再来拍《梅艳芳》,会不会拍成第二个《阮玲玉》?但仔细一想,再过三五十年,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梅艳芳?
来源/网易娱乐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