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学术论文是对博士培养的更高要求
光明日报 2021-10-11 10:30

博士培养与发表论文的关系再度引发关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新版博士学位授予规定,发表学术论文已不再被列为申请博士学位的硬性指标。今年9月,贵州大学提出在研究生培养中,以“创新性成果”替代原本对于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要求。

其实,高校取消博士在学期间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毕业指标”,近年来已成风气。比如清华大学在2019年就已经修订博士生培养规则,提出“由各学科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此后,许多高校相继通过了博士生科研发表论文的新规,总体方向都是废除硬性的论文数量要求,强调多元、创新等价值理念。无疑,这些举措,都是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的具体体现。

也有人担心,取消论文发表硬性要求,会不会对博士培养的质量产生影响,因为目前毕竟学术型博士还是较多,博士培养投入较大,培养时间较长,其整体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科研、学术和思想水平,如果在博士培养的质量评价环节出点问题,影响将是巨大的。这种担心也可以说不无道理。但是克服“五唯”,并不是要取消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和帽子,而是要科学、合理、综合、正向、有效地发挥评价内容和方法的作用,用更好的评价体系提升博士教育质量。

其中,就取消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硬杠杠来说,高校不唯论文,博士培养不唯论文,不是说不要论文了,而是说要突出质量,突出对于博士培养的学术相关性,破除唯论文数量论,破除为数量而浅尝辄止的功利主义,回到博士培养是精深学术研究,培养博雅人才、“国之大者”之情怀的正道上来。

博士培养不唯论文,更不是说不写论文了,而是要聚焦到学位论文上来,要把主要的写作和思考,围绕和服务于把学位论文写好。博士生要立志于“打一口深井”,这“一口深井”,首先就应该是有创新、有创见、有深度的学位论文。只有挖掘出这样的“一口深井”,挖掘者才能真正提升并承载、呈现自己的原创思考能力、独立科研能力、知识汇通能力和学术规范习惯,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普遍用博士学位论文来评价博士真正学力的原因。事实上,这样“一口深井”,往往是后续研究生涯的源头活水,类似的案例世界教育史上不胜枚举。

所以说,博士培养不唯论文,是对博士培养的返璞归真,是对教育评价的拨乱反正,对于博士生本人和博士培养来说,不是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这样也可以把博士培养的评价权,真正交还教育者和同行专家,而不仅仅是期刊编辑。高校也可以由此加强立德树人任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把博士培养和评价改革融合起来,提升国家的创新、学术和思想水平。

文/肖罗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花钱找人代写博士论文未过审 起诉要求退费 法官斥原、被告违反学术诚信
南方都市报 2024-07-29
在学博士研究生超60万,如何提高博士教育质量?
澎湃新闻 2024-01-14
博士生培养调查:按期毕业难,有人读了七八年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2023-11-24
引导博士生摒弃“快餐式”研究:“发一篇,是一篇”
光明日报 2023-10-24
北青快评 | 本科学生做科研,也要摆脱“唯论文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4
读博三十几岁还跟爸妈要生活费?政协委员建议这么办
中国新闻网 2022-03-08
多校放宽博士学位申请对发表学术论文要求,上交、贵大已取消
澎湃新闻 2021-09-22
清华大学规定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学术论文
北京日报 2021-03-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