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如何为群众办实事,向国务院督查学学吧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9-18 11:52

“辽宁海城违规向中小微企业收保证金:不交钱不许矿产品出境”“山东一些村路‘户户通’成‘户户痛’,有低保户也被摊派出资修路”“培训机构操控白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近期,随着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各督查组陆续深入各地,一些中央明令禁止、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相继被曝光,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政策堵点得到疏通,一些群众痛点正在得到根治。

始于2014年的国务院大督查已持续8年。为了解真实情况,督查组不仅借助“互联网+督查”平台积极作为,还同步开通微信小程序公开向社会征集相关问题线索和改进政府工作的建议,并坚持“三分之二以上的督查人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线索核查和暗访督查”,直击群众痛点,直面政策落实的堵点。作风决定效率,作风决定效果。从新华社近期播发的《这条线索,国务院督查组是如何顺藤摸瓜揪出了背后猫腻》稿件中,就能看出督查组核查线索和暗访督查的严谨务实作风。为核实、督查宁夏石嘴山企业安责险独家代理相关线索,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组通过“小树林里核实线索”“服务大厅假扮老板暗访”“应急管理局当面对质”等,及时高效地查清了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

督查是一种有力震慑,有利于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回顾目前已督查出的问题,可以说,群众的痛点在哪里,督查的利剑就指向哪里。此外,督查更帮助相关地区和部门捋清了他们在执行中央政策中的堵点,在解决个体问题的同时,还举一反三使更多群众因此受益。以宁夏石嘴山的安责险问题为例,当地不仅承认涉嫌垄断并立即整改,上级部门还专门发文就相关问题作出部署并要求在全系统内开展自查。人民群众和基层企业遭遇的烦心事,就是各级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急群众所急、解群众燃眉之急,就是要在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上动真碰硬。

从此次国务院大督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看出,督查本身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体现。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个别地方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还有一些“看不见的角落”。今年2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关于政府督查工作方面的行政法规《政府督查工作条例》正式施行。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督查制度日益完善并实现了常态化,这种制度的震慑力已成为政策落实和问题解决的一种推动力。我们注意到,此次被督查的不少地方,都提出要以国务院大督查为契机,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

其实,大督查中工作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也为一些地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了标杆。能否有效疏通堵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相关地区和部门对督查发现的问题立纠立改后,更需要对照“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着力建立长效机制。

编辑/张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