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电信盟(ITU)的定义,5G的典型应用有三大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通信。
因此,落地千行百业,是5G商业价值实现的关键,而跨界融合也就成为5G应用落地的典型特征。
2021世界5G大会即将到来之际,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5G融合应用推进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但总体来说,5G和各行各业的融合已经甚少“炒作”,进入了真正融合的关键期,此时更需要“精耕细作”,把每个场景、每个应用精细化打磨。
我国5G发展形成系统领先优势
2019年6月6日,我国发放5G商用牌照。同年10月31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宣布5G商用,我国自此进入5G商用元年。
马红兵指出,无论是网络部署规模还是5G终端出货量,抑或5G用户数,我国在全球都首屈一指。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96.1万个,推动共建共享基站超过40万个。截至6月底,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终端连接数约3.65亿户;国内5G手机出货量达到1.28亿部,占比提升至73.4%。
与此同时,我国5G产业优势不断扩大,企业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持续全球领先,华为、中兴5G设备市场份额超过5成。
随着5G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深,令人期待的,不仅仅是信息通信时代的黄金10年。
因为,5G已超越移动通信范畴,成为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将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开辟新路径、提供新引擎。
5G应用落地探索有序推进
5G网络部署的逐步推进和产业进步为我国5G应用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红兵表示,5G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护中的应用让全人类看到了5G应用所发挥的实际效应,也让医疗、教育等行业切实感受到了5G技术与创新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和益处。
5G商用两年以来,5G应用赋能千行百业的态势显著。
在马红兵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信通院、5G应用产业各方、IMT-2020(5G)推进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单位连续3年举办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在我国5G应用的发展和普及中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9部门近日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成为中国未来3年5G应用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马红兵强调,5G的大带宽特性特别适合一些行业应用,也特别能体现5G赋能社会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价值,如《行动计划》圈定的5G+车联网、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等。
5G融合应用日趋活跃
电信运营商是推动5G应用落地的主力军,中国联通在5G应用领域的探索也在持续进行中。
据马红兵介绍,在5G+智慧医疗领域,中国联通利用5G网络特性,提升医患服务、辅助急救、临床诊疗、分级诊疗、医院管理等工作,通过构建基于5G的医疗“无线专网”,医疗边缘云与私有云结合的混合云平台,中国联通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了5G在智慧医院、远程医疗、智慧养老以及消费健康等重要场景的应用。
而5G应用几个典型的场景中,“5G+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等方面成效尤为明显。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我国已建成“5G+工业互联网”项目近1600个,覆盖了2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马红兵介绍,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国联通已沉淀了包括终端设备、工业专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应用、工业安全的完整产品体系,并在船舶制造、钢铁、矿山、航空制造、能源、汽车、服装等行业取得了诸多成果。
马红兵也指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有诸多问题待解,比如跨界合作如何更有效、工业制造的控制标准和通信网络的质量标准如何进行衔接、工业界和通信行业的运营体系“混搭”能否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等。
文/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