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的国内票房数据,档期票房通常能够占据全年总票房的一半以上。因此,分析档期的演变趋势对于研究电影市场当前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猫眼研究院《2021“档期“突围战》报告近日发布,通过对一年中各大档期下不同电影的票房表现,呈现了档期对电影市场的深度影响,并解析了不同种类电影从档期中“突围”的诀窍。
“情侣档”涌现,小长假档期渐成头部队
近年来,不同档期的表现渐有分化趋势。猫眼研究院指出,从最近七年内的票房数据来看,此前强势的贺岁档的影响力出现下滑,反观春节档和国庆档却得到持续性的进阶升级。同时,以“小而美”为特点的元旦、五一等3至5日的小长假档期开始占据头部梯队。
此外,社交属性让一些非假日节日开始成为新的档期,光棍节、双11、520、跨年夜等“情侣档“近年来对电影票房的加成能力愈发强劲。这些网络节日虽然不属于假日,但由于其提供了更多的社交话题,因此更容易带动观众们选择双人观影。
提振影片热度比抢占档期更重要
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2021“档期”突围战》报告,档期的构成不仅需要节假日等观影消费条件,还需要观众观影积极性的支撑。这种观影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绝对热门影片。
以今年的端午档期为例,2021上半年档期连破纪录,但是端午档3天只有4.68亿的平淡票房表现,虽然端午档有多达12部“想看“数过万影片上映,但是这些影片的“想看“总数甚至不及其它小长假档期中热门影片的单片”想看“数,而缺乏“强档大片“正是造成今年端午档表现平平的主要原因。
这意味着,单靠中等体量的影片的叠加并不能造就一个热门的档期,热门档期需要的是绝对热门的电影。猫眼研究院也指出,虽然今年多个档期的票房都再创新高,但档期内观众的人均观影数量实际上并未得到可观的提升,说明了现阶段档期的发展重点还在于开发增量用户。这也就要求了片方在选择上映周期时,不能单纯地迷信档期的力量,更要注重影片本身的内容吸引力,打造出绝对热门的电影。
“热度”和“口碑”是左右档期战局的核心因素
拥有绝对的热度,哪怕口碑相对一般也能从档期中“突围“,而拥有绝对的口碑,配以一定的热度做基础,往往可以在档期内实现逆袭夺冠。2020国庆档期间,《我和我的家乡》评分达到了9.2,是该档期内口碑最好的电影。其”想看“数达到了44.2万,是档期内热度第二高的新片。
正是在“口碑+热度”的双重赋能下,《我和我的家乡》拿下了国庆档内的票房冠军,其票房占比达到了47%。这也说明了,想要在热门档期内突围,需要在口碑和热度两个维度上同时发力,才能让影片的票房表现既有“势头“又有”后劲儿“。
当下,各类型影片差异化竞争之势已经形成,但受头部效应影响,并非每一部影片都能单纯靠差异化打开市场空间。目前来看,虽然档期内观众观影选择趋于多元化,端午档《比得兔2》依然凭借类型优势成功突围,因此在热度、票房上已有一骑绝尘之势,同档期其它影片若想实现弯道超车,或将需要更多依托类型优势。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一部影片如果想在档期内实现突围,不仅需要精细化运营电影的前置口碑,还要更好保障映后营销的高效跟进。在此方面,点映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宣发手段,如何点映需要根据影片的定位、档期环境等多维度数据进行综合考量。此前猫眼研究院曾推出“点映加油包“服务,能帮助片方进行点映决策,优化点映效果,为影片点映及整体营销过程助力。
综合来看,现阶段电影市场的档期竞争愈发激烈,这要求影片的布局不能再单纯地追求档期、甚至迷信档期,更应该不断追求影片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得调用观众的观影热情,为中国电影市场创造更好的票房成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