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五月,四川博物院古籍阅览室,在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侦查二处一大队教导员浦云懿注视下,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书画责任鉴定员刘振宇,小心翼翼地将珍贵文物唐中期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徐徐展开。
在各级公安机关努力下,国家一级文物《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三级文物《鱼雁集丛札》时隔17年后重归故里。
古籍被盗
时间回到2004年。当时的四川省图书馆就在如今的春熙路太古里附近。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四川省图书馆的古籍收藏空间非常局促。“那时候我刚到省图书馆工作。”据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熊柯嘉回忆,“当时的读者服务楼与古籍收藏处之间有廊道相通,图书馆十几个人要管理数十万册古籍珍本,难度非常大。”2004年12月13日,时任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一上班就发现收藏古籍处大门被破坏了。他仔细清点古籍文物后发现,《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与《鱼雁集丛札》等古籍文物被盗。刘振宇告诉记者,《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是唐代文物,上面的名人题跋价值非凡。《鱼雁集丛札》共7册,是民国时期著名人物林思进与刘师培、谢无量等人的书信信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接到报警后,成都公安机关立即赶赴犯罪现场。办案民警勘查后发现,现场除古籍文物被盗,门锁也消失不见。民警在现场没有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成都市公安机关在推进案件的进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17年间,四川省图书馆知晓案情的工作人员多已退休,报案人也已去世,甚至四川省图书馆也搬到了新址……案件一日不告破,公安机关一日不放弃。古籍文物被盗消失了17年,成都市公安机关一茬又一茬民警追踪了17年。
浮出水面
2020年9月,一条线索传到了成都市公安局:广东一拍卖行正在拍卖的一批文物,高度疑似2004年四川省图书馆被盗的古籍文物。线索被迅速上报公安部,公安部刑侦局立即部署广东警方将文物撤拍并暂扣,指挥四川省公安机关组成专案组赶赴广州。经专家鉴定,这批即将被拍卖的文物就是2004年四川省图书馆被盗古籍文物《鱼雁集丛札》。时隔16年,被盗古籍文物终于重现世间。随后,成都市公安局办案民警立即将这批拍卖物品扣押,并启动文物案件“四维联动”侦破机制,展开全面调查。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侦查二处一大队副大队长唐俊参与了案件侦破。唐俊介绍,早在2005年这批文物就在上海被拍卖过一次。
拨开迷雾
刘某成,他的名字在四川省图书馆古籍文物被盗案件侦办中多次出现。办案民警调查后发现,在广东拍卖的《鱼雁集丛札》是拍卖委托人于2005年4月从上海拍得,同批被拍卖的还有四川省图书馆2004年被盗的唐代佛经以及其他8件古籍。在上海那场拍卖会上,有5件文物拍卖成功、5件流拍。调取拍卖会资料后,民警发现10件拍品委托人均为刘某成。“刘某成”是谁?专案组围绕涉案古籍文物交易委托人开展调查,发现刘某成相关信息都是犯罪嫌疑人虚构的。同时,在刘某成未能查实的情况下,又有一个“刘某”进入警方视野。这个刘某又是谁?通过对案件线索的全面挖掘,办案民警从北京公安机关2007年侦办的一起案件中发现“刘某成”的真实身份——陈某军。2011年,陈某军又冒用“刘某”的身份信息,将剩余5件被盗文物卖出。2021年1月28日,成都市公安局专案组在四川德阳抓获陈某军。据犯罪嫌疑人陈某军交代,他前后卖出10件藏品,共获利近90万元。
完璧归赵
2021年5月10日,记者在成都市看守所见到了犯罪嫌疑人陈某军。1963年出生的陈某军,曾是四川德阳的一名工人。1985年,陈某军因偷盗被判刑两年。陈某军业余爱好广泛,喜欢摄影和篆刻,最擅长的是音乐。经过多年经营,他已变身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德阳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经讯问,陈某军对自己17年前盗窃四川省图书馆古籍文物的犯罪实事供认不讳。据了解,为了销毁证据,陈某军作案后特意将被破坏的门锁带走。时隔17年,“12·13”四川省图书馆被盗案成功告破。同时,专案组对10件被盗藏品展开全面追查。2005年以来,除《鱼雁集丛札》外,其他9件藏品几易其手,先后流转上海、北京等地。在公安机关努力下,《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以及《鱼雁集丛札》终于完璧归赵。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