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地处西北高原二阴山区的甘肃榆中县金崖镇完成高原夏菜的种植工作
4月下旬,地处西北高原二阴山区的兰州市榆中县农村,多数年龄偏大的农民从自家门口乘坐通勤车,到达原本的撂荒地种植高原夏菜,这一工作已持续近1个月左右,待他们完成种植后,将开始田间管护工作,直至蔬菜上市被销往全国,再开始第二茬种植。
因为每天固定上下班,又有稳定收入,这群人被称为“田埂工人”。现年63岁的周红香就是其中之一,因家务和农事不便外出的她,在家门口干农活赚钱成为不二之选。每天10分钟车程到达高原夏菜种植基地,3人一组在铺着地膜的田地里,从田埂一端朝着另一端移动,温室大棚里育好的蔬菜苗被逐一移栽。
金崖镇高原夏菜种植基地
“一辈子只会干农活,没想到,下地干活还能作为一门手艺开始赚钱。”周红香说,在打理自家三四亩地的同时,还能在合作社承包的种植基地打工。她所说的合作社,是由当地村民豆俊兰于2012年成立的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
豆俊兰告诉记者,自己从事蔬菜种植20年,从自家田地种植开始,到流转村民土地成立合作社,后来又承包村上撂荒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期间,她还自筹资金,修建5000平方米的蔬菜保鲜库,年销售高原夏菜15万吨,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平均每年吸收本地劳动力260余人,务工对象以留守中老年人为主。
“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生产的优质蔬菜具有口感好、病虫少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甘肃高原夏菜的主产区之一。”豆俊兰说,今年承包300多亩地继续扩种高原夏菜,合作社在8个塑料大棚培育芹菜苗600余亩,近期还免费提供给资金短缺的农户栽植150余亩,承诺以“订单农业”形式全部收购。
自上述合作社成立之初,家住该县夏官营镇的胡桂梅就做起了“田埂工人”。她说,起初的工资每天只有15元,如今已涨至120元,她也担任起“队长角色”,除了做好自己栽苗的工作之外,还操心合作社管理事项。
当地“田埂工人”在地间劳作
无独有偶,同样位于榆中县金崖镇的另一家以高原夏菜种植和外销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治撂荒地,带动周边农民季节性就近务工,当地农户实现租地收入和合作社劳动报酬双收入,合作社坚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无害化处理”发展高原夏菜产业。
金崖镇党委副书记孙燕介绍说,当地共整治撂荒地600多亩,其中,400多亩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合作社统一监督管理的模式,主要从事芹菜、花椰菜、番瓜等适合当地土壤属性的蔬菜种植与销售,还通过科学育苗、有机培育、精耕细作等先进种植技术,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把农民这一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联合起来,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文/记者 杨艳敏
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