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债市遭遇抛售,但中国利率债市场则走出了独立行情。
彭博巴克莱中国综合指数是中国债市的主要衡量指标,该指数回报(年初至3月为0.95%)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中名列第二,中国国债的回报则列居全球国债指数榜首。
截至2020年11月,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与政策性银行债已被完全纳入BBGA指数,纳入进程自2019年4月开始,历时20个月分阶段完成。目前,中国债券占6.8%,人民币已成为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货币成分。2021年年初至3月,中国在BBGA指数中名列第二。中国国债及政策性银行债基于本币的回报为0.75%,高于全球综合指数中的欧元(-1.90%)、美元(- 3.28%)和英镑(-6.55%)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2月底,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CCDC)为境外机构托管国债(中央政府债券)占比达10.6%,创2014年6月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接近日本甚至韩国的境外机构持有水平。彭博指数产品经理于乔对记者表示,日本国债市场截至去年9月的境外投资者持有占比为12.6%,韩国国债市场截至今年1月底的境外投资者持有占比为16.6%,印尼国债市场截至2月底的境外投资者持有占比为23.8%。
具体而言,彭博巴克莱中国综合指数继2月-0.02%的回报后,在3月走出0.68%的回报,将该指数的年至今回报拉升至0.94%,去年同期回报为3.2%。30天波动率则从2020年6月的高位下降,在后续数月进入了低波动状态。尽管今年境外机构进一步增持中国国债,但与其他亚洲国债收益率不同,中国国债收益率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动在某种程度上相关性非常低。2020年,各大央行是中国债券的主要持有人,占境外总持有量的51%。
尽管3月中国债市反弹,但由于中美利差不断收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初至今飙升了80bp),这导致中国债市“资金避风港”光环逐渐消退。根据CCDC最新统计,境外投资机构在3月份减持中国国债165亿元,终止了2019年2月以来的连续两年增持纪录。
不过,这可能仍只是短暂的喘息。东兴固收分析,近年来外资流入中国债市速度过快且规模庞大,面对市场变化势必有所调整。报告称,美债收益率仍处在回升趋势,短期内中美利差仍可能继续缩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颁布的3年期外资买债免税政策在2021年11月到期,到时对政金债的需求可能会下降。外资目前也在等待免税政策的进一步明确。
中长期来看,外资流入仍是大趋势。富时罗素自2021年10月起将中国国债纳入旗舰产品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但分3年纳入,长于此前的预期,这意味着预计130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速度可能慢于早前的预期。
此外,据记者了解,在全球向碳中和目标努力的大背景下,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绿色债券兴趣颇浓。
于乔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公司为在2060年前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而增加绿色资本支出,今年中国绿色债券供给有望达300至400亿美元。 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中国绿色债券销售暴跌,而今年一季度,中国绿色债券供应量已达120亿美元左右。其中,公用事业绿色债券销售遥遥领先,达57亿美元,占总供应量的 40%以上,而排名第二的国债销售为30亿美元。
本季度主要发行人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三峡集团及国家电网。值得注意的是,首批气候过渡债券由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承销。过渡债券的收益将用于为符合条件的项目融资,旨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