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起床,6点抵达目标地铁站后,北京市公安局机动侦查总队反扒民警小鹏和同事们迅速“隐身”于人群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嫌疑人的一次回头探望、一个小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小鹏都能判断出他是不是正常的乘客。
“我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与地点,没有正常的双休日,哪里有扒窃犯罪,我们就在哪里,守护群众的财产安全。”小鹏说道。
反扒8年 参与抓获扒窃犯罪嫌疑人730余名
2012年,大学毕业的小鹏便到了北京市公安局机动侦查总队。开始跟着师傅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扒民警。还记得入职第一年,小鹏几乎都是在观摩学习,对于很多程序并不了解,不知道进行到下一步应该怎么做。“那时候没经验,有时候嫌疑人往东走了,我却因为不熟悉环境往西走。很难判断嫌疑人的意图和行踪。”小鹏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一直有一种挫败感。
2012年底,在大北窑东车站,小鹏在一次跟控嫌疑人时,和同事分头行动。自己锁定的嫌疑人,突然就伸手去偷乘客的手机。当时的小鹏来不及通知同事支援,立即冲上前将其抓获。“作为一名反扒警察,需要近距离监视犯罪过程、近身监控嫌疑人、当机立断的选择。那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工作,也是那一次成功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小鹏说道,从那以后,他对这个职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今,已经从事反扒工作8年的小鹏,可以从嫌疑人的一次回头探望、一个小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将其识破。而与自己同小组的组员,也可以通过一个眼神,就对接下来的行动达成共识。
“我们讲究人赃俱获,以前师傅说最好就在他们下手的时候抓捕,人证物证都在”。小鹏说道。
和小鹏一同参加工作的同事,有人留下有人离开。“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项工作,就留在这里了。”小鹏说,“跟群众接触都是帮他们挽回损失的时候”。每次抓住嫌疑人的时候,群众的鼓励与掌声带给他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信念。
参加工作以来,小鹏共参与抓获扒窃犯罪嫌疑人730余名,打掉各类扒窃团伙60余个,累计为群众挽回价值数十万元的财物损失。
扒手不收工 我们就不收队
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与地点,没有正常的双休日。偌大的北京城哪里有扒窃犯罪,小鹏与同事们就往哪里赶。
熟悉昌平区域的小鹏时常需要赶往昌平工作——凌晨4点多起床开车去单位接同事,6点在早高峰来临时抵达昌平地区。“很多人这时开始赶往城里上班,扒手也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小鹏说,扒手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扒手不收工,他们就不收队。经过早高峰后,到了晚高峰,他们还要继续隐藏在人群中,做“隐形的卫士”。
小鹏和同事曾连续4天蹲守一名扒窃嫌疑人,也曾因跟控嫌疑人而连续14个小时没吃上一口热饭。“就算嫌疑人去吃饭了,我们不知道他要吃多久,就只能等着。”小鹏说,类似的情况早已是家常便饭。
还记得一个夏天,一公园附近频繁发生扒窃案件,引起了小鹏的关注。经过详细回访事主,他判断这是一伙专门盘踞在北京市各大公园,趁游客在公园内游玩或者在帐篷中休息注意力分散时,对事主财物实施扒窃的犯罪团伙。由于发案多集中在周末休息日,小鹏与同事一起放弃休息,顶着近40度的高温在公园的高发区域内一圈圈徒步寻找扒窃嫌疑人,一天下来身上的衣服都是一层层的汗渍。
经过几天的搜索,探组陆续锁定了多名嫌疑人,但由于公园属于开放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嫌疑人数量较多且分散,给侦查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对此,小鹏与大家商议,迅速变换策略,采取在不同地点蹲守和动态搜寻结合的方法,择机抓捕。终于,在精心准备后,一举打掉多个在各大公园流窜作案的扒窃团伙。
是民警 也是“演员”
“我们一直把自己比作黑猫警长,扒手就是里面的各种嫌疑鼠,我们来维护正义”。提及反扒民警与扒窃嫌疑人的关系,小鹏用“猫和老鼠”来形容。“我们就是要专业,一眼就能盯住他们,只要他们敢伸出第三只手,就一定会被抓住。”小鹏说道。
“曾经有一个扒窃嫌疑人,我曾经抓过他。在他第二次被抓到后,一看是我,还感慨说自己学艺不精。”小鹏告诉记者,自己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这种扒窃惯犯,如果他们认出民警了,基本都会扭头就走、放弃扒窃,根本不敢下手。
而为了让自己能获得“多重身份”,或者更加容易进环境中,小鹏和其他反扒民警还会对自己进行伪装。“比如我如果去西二旗附近工作,就会穿得像一个白领;如果夏天去市场工作,就会穿T恤衫、大裤衩;还有一次我们夜里在火车站工作,我就穿着军大衣伪装成要回乡的农民工……”小鹏说,反扒民警们平时也会开玩笑的说自己是“演员”。而只有“演技”好,才能让一名反扒民警成功融入环境,不被扒窃嫌疑人发现。
作为便衣警察,工作中,他们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却唯独极少能穿上警服。“我们这经常说一句话就是’把警服穿在心里’。”小鹏说。“我清楚的知道我是谁,我是什么职业,我该做什么,警服穿在心里,一样是给老百姓办事儿。”
在2021年1月10日第一个警察节那天,小鹏说自己肯定要带着组里的人在外面工作,争取能多抓一些贼,给警察节献礼。
实习生 桑旦白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