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95后”文物修复员如何让132片清代绣墩碎片重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4 07:55

郝叶兴是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的一名“95后”科员。他是圆明园的文物“守宝人”,亲手参与修复的一件体量最大的文物是青花缠枝莲绣墩,历时半个月,完成132片碎片“拼图”,让湮没于岁月的辉煌在当代重生。

第一步,郝叶兴根据碎片的纹饰、弧度、裂痕形状,把能确定的、彼此相靠的碎片拼在一起,用纸胶带粘上,这个过程称为“预拼接”。经过不断比对、反复尝试,花了4天工夫,郝叶兴终于和科室成员们拼凑出绣墩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各自轮廓。

缺失的部分用树脂、石膏等材料补配,再经过找平、做色、绘纹饰、上釉等一系列工序,青花缠枝莲绣墩修复成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如今正在圆明园正觉寺展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万园之园”重现光华(探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3-12
圆明园“追宝人”如何让流散文物“回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4
文物修复员的“无奈”:有些文物只能保留“残缺的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4
匠心巧指年轻人 让圆明园碎宝重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4
寻访 | 春日寻访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一座古寺的谹谹之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