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比赛在同一天发生。11月2日,2025杭州马拉松鸣枪开跑,中国选手打破赛会纪录的当天,吉利汽车公布10月销量数据:30.7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2%,再创历史新高。新能源销量17.8万辆,同比增长64%,渗透率达58%。
一个刷新了城市的速度,一个重塑了产业的节奏。巧合的是,它们都诠释出同一种能力——长跑的节奏感。10月,吉利银河以127476辆的成绩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01%,提前完成年销百万目标,成为中国最快达成年销百万的新能源品牌。自2023年5月推出首款车型以来,银河累计销量158万辆,用29个月完成百万跨越。
极氪在高端纯电市场稳中有升,10月交付21423辆,同比增长17%;领克实现品牌历史最高销量40213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72%。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吉利的增长并非依赖单一爆款,而是多品牌协同发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它更像一名专业长跑者——呼吸平稳、节奏一致、不急不躁。
体系的耐力,决定增长的上限
在造车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耐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吉利的“耐力”来自长期投入与体系建设。过去十余年,吉利在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2500亿元,形成了智能化、电动化、安全化三大核心技术体系。这些投入为吉利构建了一套可持续进化的底座。
在智能化上,吉利自建星睿智算中心2.0,打造“全域AI”体系,实现算力、算法与整车联动;在电动化上,推出雷神AI电混2.0、浩瀚超级电混平台和神盾金砖电池,兼顾能耗、性能与安全。
在安全领域,吉利已累计获得十余项中欧NCAP五星认证,23项电池标准高于国标;在智驾与通信上,64颗在轨卫星组成“天地一体化”网络,使智能驾驶具备更高精度和冗余。这种体系积累,正是吉利持续增长的底气。
10月,吉利“车用动力电池安全与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极氪7X以综合得分率90.7%获得C-NCAP五星认证;领克08 EM-P白车身被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研究数据库。
吉利的竞争力不止于国内市场,而是以中国智造的标准参与全球竞争。
在全球市场,吉利10月海外销量41568辆,同比增长23%,新能源出口占比33%。英国EX5全面上市,宝腾e.MAS系列蝉联马来西亚电动车销量榜首,印尼银河星舰7 EM-i实现本地化量产。
正是这种技术与产业的体系耐力,让吉利“破纪录”成为一种常态。
长期主义,是最难的节奏
马拉松的真正考验,不在起点,而在中段,造车亦如此。
在今天的汽车行业,几乎每个品牌都在谈“长期主义”,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很多人认为“长期主义”就是放慢节奏、延迟收益。但吉利的选择,是用体系和节奏赢得长期空间。
它清楚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该调整呼吸。
极氪稳住了高端纯电的品牌向上通道;领克完成新能源转型,巩固20万级混动市场地位;银河以“高质价比”打通主流用户层;燃油体系的中国星仍保持超百万销量的稳态。
多品牌协同下,吉利形成了完整的梯度结构,从高端到主流,从混动到纯电,都有稳定增长点。这来自28年的积淀,从民营制造起家,到如今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多品牌矩阵”,吉利几乎踩准了每一个时代的节奏。
从吉利银河提前年销百万、极氪稳定增长,到领克的新能源转型成功,吉利的每一次爆发都来自长线积累。
在赛事现场,吉利旗下的银河E8、极氪9X等车型担任保障与展示车辆,“韧稳行远”的品牌精神也在现场得到了具象化的表达。
这也是吉利的长期主义文化与马拉松“跑者”精神的深层共鸣。无论是体育还是制造,决定胜负的都不是谁冲得最快,而是谁能持续前进。
造车是场马拉松,没有终点。速度能让人短暂领先,节奏才能让人持续前行。吉利的成功,不是因为“跑得快”,而是因为它始终清楚自己在跑什么。
当浮躁退去,行业会发现,能坚持到最后的,从来都是那些懂得克制、保持节奏、拥有体系韧性的公司。吉利,正是这样一个“跑者”。
文/小一
编辑/刘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