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共同主办的“北京+30:数字转型与妇女发展的中国探索、实践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设置开幕式、主旨发言、专题研讨以及4个分论坛,来自政府研究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科技企业及基层妇联组织的百余位代表参会。
此前,10月13日至14日,以“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为主题,中国和联合国妇女署合作在北京举办全球妇女峰会,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会议通过的《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呼吁,把握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妇女充分、平等、有意义地参与和领导数字变革,从数智技术源头上推动消除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和陈规定型。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妇女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全球男女平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样本”。
领跑全球
中国女性数字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30年前,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里程碑。2015年,中国与联合国妇女署在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全球妇女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0年来,全球妇女事业蓬勃发展,追求男女平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妇女生存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妇女赋权取得显著进步,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快速发展,以数字赋能妇女发展、推动妇女参与领导数字变革越发受到重视。数字化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超过一半。
在25日的学术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用数据说明了中国女性网民在数字化浪潮中,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25年6月,中国女性网民规模达5.56亿,普及率80.7%,首次超过男性。女性不仅在规模上实现“领跑”,其网络应用也从社交娱乐延伸至内容创作、经济参与等多维度,成为数字生态的重要构建者。
破解挑战
构建平等、包容、共建的数字生态
数字时代,实现妇女全面发展仍然面临复杂挑战。暴力和歧视痼疾难消,性别数字鸿沟加大,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如何弥合鸿沟、应对挑战?
在学术研讨会上,浙江传媒学院院长韦路从全球视野剖析了性别数字鸿沟带来的多维挑战。韦路表示,数字鸿沟对女性个体发展、社会公平以及经济发展造成深远影响。要加强政策干预、推广技术普惠、深化教育革新、促进社会协同、推动国际合作,构建平等、包容、共建的生态环境。
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明潇介绍,当前女性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就业者占比仅为32%,在工程领域占比为20%,在云计算方面仅为14%。但数字化机遇与潜力无限。“例如,当前零工经济向主理人经济的转变,赋予了女性新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的赋能带来更多机会。”赵明潇提出,希望能有更多新政策引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女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业。
“要以人为中心发挥妇女作用,消除技术生成和普及中的性别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表示,要将数字素养提升作为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重要路径。
打造样本
建立多维度协同运作的支持体系
中国的实践已经为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和女童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打造出“中国样本”。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邰烈虹在研讨会上介绍,面向未来,全国妇联锚定数字赋能妇女和女童发展的核心目标,将重点落实政策赋能、培训赋能、产业赋能、平台赋能。
“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推动出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政策措施。”邰烈虹表示,全国妇联还将联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妇女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与相关单位共建巾帼科创基金,为女性科研人员提供更多支持。
科技赋能妇女发展已成为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进步的重要路径。依托政策扶持、平台助力、技能培养及公益推动,一个多维度协同运作的支持体系正在建立,有力释放女性在数字经济中的潜力与活力,助力女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编辑/倪家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