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痴迷艺术的皇帝,一幅藏满秘密的传世名画,它们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三联书店2025年1月推出文化学者祝勇"微观故宫系列"新作——《在故宫寻找宋徽宗》和《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
“微观故宫系列”是故宫研究员祝勇的开创性尝试。他试图从细节出发,探寻这座凝结了千年文明的宫殿的历史真相,解读期间的文化密码。两本新作虽各自独立,却又巧妙交织:在寻找宋徽宗的故事里,画师张择端是个微不足道的配角;而在解密《清明上河图》时,那位艺术天才皇帝又退居幕后,成为《清明上河图》流转过程中的背景。两条看似平行的叙事线索,最终编织出一幅完整的宋代文化图景。
宋徽宗的创作充满了“包装”的动机
赵佶,这位被后人称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朝皇帝,是《在故宫寻找宋徽宗》的主角。祝勇并未将这本书写成一部传统的历史传记,而是聚焦于宋徽宗的艺术世界,通过故宫收藏的《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祥龙石图》《雪江归棹图》《闰中秋月诗帖》《夏日诗帖》等传世名作,带领读者走进宋徽宗的内心深处。在这些画中,各色珍禽异兽,“纷纷从皇家禁苑里的奇石草木间,飞进宋徽宗的画页纸端,定格成永远的风景”。而这些珍禽异兽、奇花异石,究竟是祥瑞的象征,还是奢靡的体现?宋徽宗的艺术,究竟是逃避现实的桃花源,还是政治隐喻的工具?
通过解读故宫收藏的赵氏传世名作,祝勇还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宋徽宗的创作充满了“包装”的动机。他通过《雪江归棹图》来宣示天下归于一统(“棹”音同“赵”),通过《听琴图》来塑造自己道德高尚、品行纯洁的风雅文人形象,通过《文会图》来标榜朝廷人才云集的成就,又通过《瑞鹤图》《祥龙石图》来描绘祥瑞和顺的政治图景。山水、人物、花鸟,诸种绘画形式,都被他赋予了鲜明的政治隐喻功能,共同构建了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也构建出理想化的王朝形象。
祝勇在书中指出,宋徽宗的艺术生涯与他的命运起伏紧密相连:没有他好大喜功的性格、对祥瑞的痴迷,就不会有《瑞鹤图》《祥龙石图》《雪江归棹图》这些旷世之作;没有他对奢靡生活的追求,就不会有艮岳奇石和那些精美的花鸟画;没有“北狩”的经历,也不会有他晚年凄美婉约的诗词。这位54岁便客死他乡的帝王,最终还是未能用艺术挽救自己的王朝,他的幸与不幸,都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也都成了他艺术世界的一部分。
《清明上河图》含纳了冬、春、夏三季的景象
《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则是对一幅传世名画的深度解读。祝勇试图通过本书破解这幅画卷背后隐藏着的无数谜团:它描绘的究竟是哪个季节?创作于哪个时代?又为何成为千古名作?画中的舟楫往来、商贩云集,究竟是盛世的繁华,还是危机的前兆……他将带你跟随张择端的笔触,深入汴京的大街小巷,感受历史的脉搏,深入这幅传世名画创作背后的故事,同时也为我们解读一座古代都市乃至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与社会风貌。宏大的历史背景与生动的历史细节在作者优美细腻的笔触下独具魅力,引人入胜。
祝勇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这幅画并非仅仅描绘“清明时节”,而是融合了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象。通常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绘的自然是清明时分,但问题是长卷中有许多细节并非来自清明节,而是指向其他时节。祝勇通过对画卷细节的分析,结合古代中国的“循环时间观”,将《清明上河图》解读为一卷含纳了冬、春、夏三季的景象,并依此推断缺失的部分,当为秋景。 作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是一部含纳了春夏秋冬四时(古人不说‘四季’,只说‘四时’)的画卷,有如《诗经》里的《七月》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伴随着时令季节的推进,排布出人世间的沧桑与繁华。”“假若我们把《清明上河图》卷首和(已消失的)卷尾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闭环,像一圈完整的年轮,让汴京城的春夏秋冬运转轮回,永无止境。”
关于此图的绘制时间,祝勇也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根据宋徽宗在画上所题的“清明上河图”五字,以及加盖的印章,学界通常认定它绘制于宋徽宗时期。但祝勇认为:《清明上河图》的风格与宋徽宗的喜好不符,作者更不大可能以它来进呈给皇帝,向他进谏。从绘画的风格与时代背景来看,它大概率是产生于宋神宗年代并进入内府,同时与王安石变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宋徽宗时期,宋徽宗把它赏赐给了对自己登上皇位有恩的向氏家族,从而由内府流入民间,这才开启了这幅旷世之作在人间的传奇旅程。
与艺术相关的图书,图片与装帧同样重要。两书均插入近100幅书画,除了宋徽宗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外,还收入其他名画名帖,以配合文字进行呈现。图片均为高清全彩,有的截取细部,进行放大,使读者得以看清对象的细微情态。特别是《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一书,除了将画中大量局部放大,还采用拉页形式,放入全幅长卷,让人大饱眼福。两书特别邀请知名青年设计师鲁明静做装帧设计。鲁明静的设计作品曾获“中国最美的书”、“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佳作奖”等,在业内颇有名气。通过她的精心设计,两书均为精装彩印,采用双封,封面清雅,局部使用宋徽宗的瘦金体,最大程度还原名画的风神,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