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可“筛查”的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8 10:3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10年国内外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欧美等国家以及我国部分地区,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2022年我国估计新发病例7.77万例,死亡病例1.35万例。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上子宫内膜癌呢?对于普通大众及“易感人群”,又该如何进行分层管理呢?下面先分享几个真实的病例。

病例一: 40多岁的张女士,自述从小肥胖,青春期以来月经一直不规律,出现过多次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伴贫血,多年来靠口服止血药治疗,从未就诊过。随着年龄增长,反复阴道出血愈加频繁,不得已来医院检查,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不均质,且血流信号丰富。通过宫腔镜手术取得子宫内膜病理,提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也叫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病例二:郭阿姨60多岁,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佳(餐后血糖最高18mmol/L,正常<7.8mmol/L)。体检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小无回声,并无明显不适。通过宫腔镜检查及内膜活检术,病理为子宫内膜腺癌。

病例二:李阿姨70多岁,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几个月。自述平时身体很好,没有“三高”,妇科查体、各项化验检查都是正常的,但彩超出了问题,报告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不均、血运丰富。再追问病史,阿姨绝经后20多年里断续口服雌激素药物让自己“永葆青春”。通过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腺癌。

以上三个病例揭示了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两大高危因素:糖脂代谢紊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以及雌激素长期刺激(缺乏孕激素拮抗)。其他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初潮早或绝经晚、月经紊乱、未产和不孕、产生雌激素的肿瘤、乳腺癌术后应用他莫西芬。存在以上高危因素的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人群。国内外研究显示,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性最强,BMI每增加5kg/m2,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约54%,糖尿病女性则增加70%,高血压女性增加约61%。

此外,自身或三级亲属中患有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具有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家族史的为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人群。相比普通人群,这部分人群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明显升高,更需关注,建议行遗传咨询及基因检测。

那么,对于普通大众及不同风险人群,该如何开展子宫内膜癌筛查呢?

首先,普通大众若不存在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并不需要常规筛查。临床上重点关注的是存在高危因素的风险增加人群和高风险人群。高风险人群在30-35岁后,需要每年进行筛查。风险增加人群可每年做阴道彩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若增殖期子宫内膜厚度>11mm(绝经后>5mm),或提示血管增多、内膜不均质等,则需行子宫内膜癌筛查。

关于筛查方法,阴道彩超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初步筛选方法,主要用于绝经后女性;分段诊刮可取得子宫内膜病理,但有一定漏诊率;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活检术是广泛开展且经典的获取子宫内膜组织的方式,准确率高,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一般需麻醉,属于有创手术操作;近年来,出现了子宫内膜微量组织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等,其操作简便、无需麻醉、减少了手术相关风险,几乎无创,门诊即可完成。仅获取少量的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细胞,即可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其敏感度、特异度高,是两种有效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方法。但其取材时机及结果判读要求高,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他的筛查方法还有:血清肿瘤标记物、DNA甲基化、生物光谱、人工智能、组学筛查等,具有一定发展前景,还需进一步探索。

回顾临床工作中所见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大多为存在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患者,年轻患者也不乏少见。明确了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及易感人群,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即可实现早诊早治,取得较好的预后,子宫内膜癌,是可“筛查”的癌!

文/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妇二科  孙见微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卵巢癌一般发现就是晚期?出现这些症状别忽视……
人卫健康 2025-01-16
子宫内膜增厚危险吗?提示了什么?请看→
人卫健康 2024-12-30
子宫内膜息肉知多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8
备孕期一直月经紊乱 她竟然得了子宫内膜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痛经越来越严重?千万别轻视,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人卫健康 2024-05-10
“出走”的子宫内膜,带给女性多么“痛”的领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5
月经回归,是返老还童还是身体警报?
北京妇幼健康服务 2024-03-16
你以为只是月经不规律?小心子宫异常出血
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24-03-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