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学研协同培育创新人才
经济日报 2024-11-28 10:15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也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当前,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优化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今年9月份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为我们依靠产学研培育创新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展现出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达到1033.2万元/件,比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高24.5%。有关部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进一步完善了政策,配套了实施细则,科学合理地兼顾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需求和权益,明确了各方责任和义务。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一批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协同育人平台,助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实现高层次对接。

不过,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错配现象,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脱节情况,这成为影响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对此,有必要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内生动力,多角度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的质量水平。

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加大对协同育人的投入。对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成效突出的企业,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力度。健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合理确定高校、企业、师生团队等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完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和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产学研合作绩效在教师考核评价和收入分配中的权重。

创新培养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根据国家、市场、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共商人才培养、共组导师团队、共同开展教学、共建实训基地等举措,将企业对人才创新性、创造性、创业性的理念和想法渗透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

建立科学标准。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为牵引,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建立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教材标准、师资队伍标准和质量监控标准。探索建立引入第三方评估、多方参与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人才培养状况调研和数据分析,及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

深化科研合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校企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鼓励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赛马争先”“公开竞争”等方式,面向高校发布科技攻关项目,吸引师生团队参与项目研发,依靠市场化、实战化的研发创新模式锤炼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引导师生团队在面向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取得新成果、获得新突破。

文/陈佳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潞河中学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成立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2024-12-30
构建知识产权人才“蓄水池”
经济日报 2024-11-22
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普通高中生物学特色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1
北青快评 | 让微专业更好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4
培养更多敢闯会创的有为青年人才
光明日报 2024-10-17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
光明日报 2024-09-01
切实提升高等教育的服务能力
光明日报 2024-06-08
发现和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光明日报 2024-04-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