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7日至今,本轮巴以冲突已持续近一年时间,加沙地带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尽管国际社会一再呼吁止战,但和平曙光依然遥遥无期。
和平何期,破局之路何在?种种追问,也给这个世界带来诸多警示。
(一)
战争已经失去规则。
一年时间,加沙的炮火给人们最大的震动,莫过于人道主义底线一次次被击穿。
截止目前,以军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导致超4万人死亡,其中很多为妇女和儿童,这一数字对全世界来说是一个“残酷的里程碑”。
平民被杀害,医院被摧毁,无数儿童丧命,人道主义救援被截断,生活物资极大短缺,就连联合国加沙地带工作人员也有超200人遇难。
面对“人间炼狱”的惨痛现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一度大呼“各位阁下,即使是战争,也有规则”,巴西外长维埃拉也感叹,“即使在疯狂的战争中也需要有最低限度的人性”。
巴以冲突有其复杂的历史经纬,局势演变至今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平民都是无辜的。任何伤害和危及平民的行为,都为现代文明、人伦情感以及国际规则所不能接受。
而当国际规则一次次被挑战,被蔑视,如何用更有力、有效的行动来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成为本轮巴以冲突带给国际社会的一个紧迫命题。
(二)
失道者必然寡助。
加沙的炮火不止不休,对国际舆论走向带来深刻影响。
巴勒斯坦问题根源在于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夙愿迟迟未能实现,在于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纠正。但自2014年巴以和谈失败后,巴勒斯坦问题却在国际社会逐渐被边缘化。
与之同时,国际社会公认的“两国方案”也受到严峻挑战。过去十多年内,约旦河西岸涌入大量犹太定居者,兴建了大批非法定居点。随着以色列兴建“隔离墙”以及其他安全防卫工程,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社区被持续割裂和压缩,控制区基础设施极度破败落后,医疗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需求长期难以满足,形成了十分严重的安全与贫困问题。更关键的是,大量巴勒斯坦人还被封锁在数个区域,就连正常出行都会遭到严格排查,大多数人不被允许离开加沙等少数地区,甚至联合国和各国的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和物资都经常难以到达加沙地带。
“以色列有建国的权利,巴勒斯坦同样有建国的权利。以色列人已得到生存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谁来关心?犹太民族已不在世界上颠沛流离,巴勒斯坦民族何时才能重返家园?”这场冲突以极为惨烈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了巴勒斯坦人的苦难遭遇和艰难处境。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的同情与声援也与日俱增,今年9月10号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巴勒斯坦代表也第一次在联合国会员国中就座,这也是历史性一幕了。
相对的,由于种种行径,以色列在国际舆论场的声望暴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谴责以色列的阵营中。9月18日,联合国大会巴以问题紧急会议通过一份决议草案,要求以色列在12个月内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非法占领。这是一份措辞与目标极其明确的决议草案,直接指出了以色列攫取巴勒斯坦领土的非法性。
(三)
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落在加沙的炮弹,也在更广范围炸出一个个深坑、一道道裂痕。
去年12月,也门胡塞武装为声援巴勒斯坦,在红海南端对商船发动袭击,红海突起危机。作为全球海运线路上的重要航道,与苏伊士运河共同构成“欧亚水上通道”的红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全球近12%的贸易都要经过这里。对于全球能源、物资等供应链来说,红海可谓是一条“生命线”。
红海局势升级以来,全球多家航运巨头宣布避开红海航线,绕行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导致商船航行成本增加、航运天数增多、交货时间推迟等诸多问题,给国际贸易造成极大冲击。
据货运市场追踪机构Xeneta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亚洲和北欧之间短时间内运输一个40英尺集装箱的平均成本达到6855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约5倍。另据丹麦航运数据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按时到达的集装箱船比例已经下降到大约52%。
而就在本月,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不断升级。以色列针对黎巴嫩800多个目标发动了大规模袭击,其中不乏黎巴嫩居民区,造成数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全面冲突一触即发,中东地区局势再度复杂化。
种种外溢风险启示我们,每一次战争都伴随严重的外溢效应,物价飞涨、分歧撕裂、能源争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相连,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持久稳定。
(四)
美西方的话语垄断被打破。
现代战争中,除了武力对抗,舆论场上的战斗同样激烈。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曾说过:“在宣传上花1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
长期以来,美西方一直垄断着全球主要媒体,掌握着国际政治的话语权。很多时候,其依靠操弄舆论武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颠倒黑白。即使在自媒体时代,美国也凭借对主要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垄断,来操纵舆论。
但是,一些新兴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改变了这一点。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一个个短视频让人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打破了美西方的认知战囚笼。
事实证明,西式“新闻自由”何其虚妄,而国际舆论这一战场何其重要。
(五)
拱火浇油只会引火烧身。
在历次阿以、巴以冲突中,美国等热衷于“拉偏架”,不遗余力为以色列提供紧缺物资和武器装备。美国的无底线支持正是以色列的根本倚仗。
本轮巴以冲突以来,美国延续了对以色列的鼎力支持: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布林肯等诸多政要先后亲赴以色列为其军事行动站台,美国政府更是多次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上对停火协议的达成加以阻挠;甚至在加沙地区的人道主义灾难愈发深重,法国等大部分西方国家都已转变立场呼吁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之时,美国依然我行我素,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数次动用否决权导致涉加沙决议无法通过。
然而,这样的立场也让美国成为舆论众矢之的,甚至到了影响美国总统大选选情的地步。今年3月9日,拜登一度批评内塔尼亚胡的军事策略“是在害以色列”,称如果以军攻入拉法将是踩踏“红线”。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更是直言,“以色列是美国的战略包袱”。
这种进退失据是美国长期的自私和双标行径所埋下的祸根。
只要美国延续依靠“代理人”对某一地区施加影响而服务于自身利益的策略,就无法避免被“代理人”依据自身的需求拖入泥潭,从而陷入“尾巴摇狗”的困境;
只要美国依然期望通过挑动某一地区矛盾从中渔利的方式获得战略优势,在这个人类命运更加紧密相连的大时代,引火烧身的桥段就难免一再发生。
(六)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与美国的“拉偏架”不同,中国在中东展开了积极有效的“穿梭外交”,与绝大多数国家一道将联合国通过的“两国方案”作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本方式,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巴以冲突。
在巴以冲突中,中国展现了新兴大国的担当,能真正秉持公允的立场,从当事方的立场与现实出发,真正将和平解决巴以冲突作为最终目标而非借机谋取私利,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广泛赞许。
更大范围看,以新兴大国为主体的一系列新的协商合作机制,也愈发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个别国家出于一己之私,不断搅弄是非,只会在国际秩序的调整中变得日渐式微。
(七)
“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
这是《联合国歌》歌词,反映了摆脱残酷战争的人们对联合国及其所代表的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
今天,全面、公正和可持续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道阻且长,建设美好世界亦任重道远。
期待各国能保持克制、并肩跋涉、携手同行,敢于捍卫规则、勇于伸张公义,如此,战争的悲剧就会少一些,美好世界的梦想就会近一些。
文/李坤泽[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