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整体完好如初,网衣未发现破损,未发生饲养鱼群逃逸现象,网箱内仅淘汰章红鱼34条、金鲳鱼49条,鱼群状态良好,光伏面板等主要甲板设施外观正常……
近日,经过超强台风“摩羯”的考验,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设计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恒燚1号”傲然屹立在海中央。面对这场超强台风,“恒燚1号”远程监控一直保持顺畅,台风后平台基本保持原位,没有发生走锚现象,海平面没有淹没网口。其强大的安全性能,彰显了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科技含金量和底气。
高标准设计研发
奠定抗台风坚定基础
“恒燚1号”是湛江市首个深远海养殖创新联合体——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在距离湛江市东海岛10公里的海域。“恒燚1号”设计理念领先,网箱安全自存状态下,可抵御17级台风、50年一遇恶劣海况。
“我们在‘恒燚1号’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南海台风多发的情况,采用了网箱全潜双浮体柱稳结构,有效减小网箱的水动力载荷;降低主体干舷吃水,集中布置上层建筑,有效降低风阻力,具备更强的防浪抗风能力。”湛江湾实验室智能海洋装备研究中心副主任、“恒燚1号”总设计师王宏介绍。
面对“摩羯”,湛江湾实验室高度重视,组织研究团队进行大量计算风、浪和流情况和论证,启用自动升降功能使网箱进入14.5米自存吃水状态,既保证了网箱抗风性能,又避免发生鱼群逃逸情况。
领先的设计理念、过硬的技术力量和高标准的建造要求,为“恒燚1号”防浪抗台打造了坚实基础,即使在遭遇10分钟平均风速大于17级、3小时平均风速大于12级的恶劣情况,网箱依然完好无损。如今,“恒燚1号”为湛江探索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板。
积累数据经验
为网箱优化改进提供帮助
智能化程度高是“恒燚1号”的一大特点。湛江湾实验室在“恒燚1号”上搭载自研的养殖环境感知智能化养殖系统,布设众多智能传感器收集气象、水文、水质、鱼类行为等信息,可实现智能养殖需求识别、自动投喂和远距离的实时数据通信等功能。
台风来袭期间,通过湛江湾实验室研发的智慧渔业显控系统,技术团队能在手机上查看平台状态,监控记录和分析平台海域环境、气象条件、网箱位置及姿态等重要数据,及时掌握平台安全状态,为网箱后续的防台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启用远程控制功能,在特殊情况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远程干预。
自4月10日投产以来,“恒燚1号”已成功通过多次台风考验,获取了大量台风来袭时的风、浪、流等数据。这些指标参数将纳入湛江湾实验室设计研发团队的数据模型中,为网箱后续的优化改进提供帮助。
“我们不断将在台风来临时收集的真实数据新增到数据库中,优化完善网箱设计数据模型,并经过缜密计算得出最优的网箱防风预案。同时,完善后的数据模型将有效提升研究团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从而设计出更合理、防风能力更强的网箱。”王宏说。
目前,湛江湾实验室还联合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各方优势企业进行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全产业链技术攻关,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体系建设,争取用数年时间在湛江打造出一个新的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集群。
文/林露 梁华栋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