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春秋(之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4 08:20

金迁都燕京后,通盘考虑了中都的水源情况。首次将玉泉山一带的泉流向南引,在青龙桥建闸截流使其向南注入瓮山泊,并修筑古西堤,将它与京城之间的西来之水隔离开,形成一片湖泊,使这片湿地成了七里泊。然后引水南流,穿过五六里的“海淀台地”通向高粱河,有了沟通瓮山泊和古高粱河的长河,使高粱河的河水大增。从此,北京城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西山水系成为助推北京城发展的主动脉,为金中都的漕运、城郊农业灌溉,以及离宫等提供了水源保障。

湖水接天。

“西郊爽气薄西山,山下平湖水接天。十里香风荷盖浪,一川霁景柳丝烟。玉虹遥亘星河上,翠阁双悬日月前。壮观神州今第一,胜游何啻儗飞仙。”这是元代学者、诗文家周伯琦点赞七里泊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水库的诗句。

“山下平湖水接天”。金,让这块湿地成为七里泊;元,又让七里泊之水满满盈盈,水天一色,真正成为燕京的第一大湖泊。其景致之美,被文人墨客描绘为“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也被称为燕京的“西湖”或“西湖景”。

公元1234年,金国被蒙古铁骑一扫而去。随后,燕京成为蒙古人的天下。七里泊,理所当然成为元政权的囊中之物。

公元1259年冬,忽必烈兵抵燕京,“驻燕京近郊”。次年(1260年)底,“帝至自和林,驻跸燕京近郊”。当时的“燕京近郊”,就是金中都东北郊的离宫——万宁宫。两次莅临,中意“一宫”。忽必烈被万宁宫的优美环境所吸引,遂改燕京行省为中都,并决定以旧金中都的离宫万宁宫为中心,兴建一座“大汗之城”。

此时,元兵已占领金中都、黄、淮以北地区,要进一步夺取中原,建立大元王朝,解决黄、淮的水、陆通道,打通北京地区的漕运,发兵伐南宋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兴建大都,也需要从南方调运大规模的木材、石料等物资到燕京,水运是最有效的方式。而且,随着元朝统治势力逐渐扩大,燕京的全国中心地位一天盛于一天,物资需求日益庞大,与旧金中都已不可同日而语,解决通州到大都城的运输压力更为紧迫。

因而,水是燕京运转的当务之急。以水源为中心展开燕京的城市布局,广集水路助力漕运,沟通京杭大运河并将其纳入大都城,已成为重中之重。

这时,一位重要人物来到了大都,让燕京和燕京的七里泊之水,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使七里泊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一座丰盈的水库。

这就是师从元大都总设计师刘秉忠,官至太史令的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的郭守敬。

公元1262年,郭守敬在汉族大臣张文谦的引荐下,在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觐见忽必烈,提出了有关水利、漕运的建议。强调应对七里泊加以修治,扩大水面,增加下游运河水量。郭守敬的建议,获忽必烈认可并被委以都水少监。

公元1274年,以积水潭(又称海子)为中心,将周边的一串湖泊一切为二,南半部围入宫墙,改称太液池,开通一条御河从玉泉山引水注入太液池,称为金水河;北半部改造成运河码头,成为城市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这一举措,使高粱河—积水潭这一片水域成为城市的水源大动脉,一改从燕都蓟城一直到金中都,北京的城市供水一直依傍莲花池水系的历史,使以后的北京城均以琼华岛和太液池为都城和皇城的中心,打造了一个风格鲜明的“山水之都”。

尔后,郭守敬通过对北京地区水资源的详细勘察,向元世祖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引北山白浮泉水(今昌平龙山白浮泉),西折西南,经七里泊(今颐和园昆明湖),自西水门(今西直门)入境,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今前门与崇文门之间以北),合入旧运粮河(旧金中都闸河)。

就是说,将白浮泉水先向西引,循着西山山麓绕行至京城西北,囤入“七里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再向南引入大都的积水潭。这样,就将白浮瓮山河与京城水系合为一体,不但解决了京师漕运水源的问题,而且为元大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水源。

作为一个王朝,漕运关乎王朝的命脉。郭守敬的这个计划,使大都至通州运粮河的水源重新恢复并改进了金中都闸河,翻开了北京漕运历史辉煌的一页。

公元1292年春,郭守敬负责的运河工程动工,全长164公里。根据地形地貌,不但解决了通惠河的水源问题,而且解决了水位落差,并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次年七月,通惠河成。忽必烈从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回到大都,路过积水潭,见其“桅杆林立,舳舻蔽水”,大悦,亲赐名为“通惠河”。

从此,河运畅通,大都城内的积水潭成为新的漕运码头——大运河的终点。南来的漕船自通州入闸河,逐级向西运行至大都城下,然后在城南水门入城……经今前海、后海,汇聚积水潭。自此,大运河运抵通州的物资直入京城,使得“京师无转饷之劳”。

文/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颐和春秋(之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2
挖掘西城人文历史传承 《运河之端有片海》讲讲大运河最后一公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7
颐和春秋(之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6
颐和春秋(之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9
颐和春秋(之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颐和春秋(之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颐和春秋(之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1
北京曲剧《运河之端有片海》从西城万宁桥讲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