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造梦,密室解码,孩子们在游戏里换一种身份体验生活,我们在游戏外及时修复安全漏洞。”9月11日,记者见到了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副主任、“大手拉小手”工作室成员何艳,她向记者讲述了通过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推动辖区“剧本杀”行业治理的故事。
半年前,她曾作为案件承办人,登上最高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节目《守护明天》,讲述这个办案故事。
办案发现“剧本杀”惹祸
2022年1月,在办理刘某等6人盗窃案时,通过社会调查,她发现,16岁的刘某热衷“剧本杀”娱乐活动,为此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夜不归宿。刘某自述,案发当天,自己和朋友本来是准备去玩“剧本杀”游戏,就是因为没钱才临时起意去盗窃。
“刘某本性并不坏,但是和父母关系紧张。”何艳介绍,该院向刘某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并制定了为期3个月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刘某的父亲为让孩子走上正道,后来还主动学习了家庭教育课程,学习亲子冲突的情绪控制技巧等,让家庭真正成为刘某成长的港湾。
办理刘某案件的同时,何艳想到,几个月前,在辖区某初中进校园普法时,有中学生向她反映过“剧本杀”的问题。她回忆:“进校园授课后,有孩子提问,自己体验‘剧本杀’后,当天晚上回家就做噩梦,连续几天都情绪不好,充值后能不能要求商家退款?”
“‘剧本杀’作为新兴业态,会不会对其他青少年也造成负面影响?”带着这个疑问,“大手拉小手”工作室对近3年办理的案件进行摸排,发现其中有34名涉案未成年人自述有“剧本杀”游戏爱好。
针对这一情况,江汉区检察院“大手拉小手”工作室联合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实地走访辖区十余家密室逃脱、“剧本杀”门店,调查发现了多处风险隐患。
“‘剧本杀’的核心是剧本类型,选什么剧本就体验什么样的剧情。”何艳实地体验后介绍,恐怖类、悬疑类、言情类的剧本中,要刻画这些场景往往需要灯光、幕布、声音来烘托氛围。但经过走访,团队发现部分门店存在场地改造不合规、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同时,商家并未对未成年人体验的剧本进行备案与分级,部分剧本中包含涉恐、涉黄等内容。
针对“剧本杀”乱象制发检察建议
“‘剧本杀’深受年轻人喜爱,很多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把‘剧本杀’作为聚会的主要形式之一。”何艳说,部分“剧本杀”的商家在未成年人进入门店时并未进行身份证登记与核验,体验时长不限,几小时甚至一个通宵均可。
2022年5月,江汉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大手拉小手”工作室提出的建立核查未成年人身份制度、对密室主题与剧本内容分级分类等建议均获采纳。当年8月,江汉区检察院跟进调查整改情况,除少数已停业的门店外,其他检察建议所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据悉,2022年6月,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
该通知专门提出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同时,明确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办一案,治一片。”2023年3月,江汉区检察院将“剧本杀”案件办理情况、相关检察建议以及调研报告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5月,区人大代表将该检察建议转化为人大建议提交到区政府,督促全区依法查处“剧本杀”行业中的违法行为,全面采集密室剧本杀行业信息,督促企业完成剧本备案,张贴涉未成年人限期进入标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检察官写普法“剧本杀”
案子办完了,检察建议也发了。如何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检察官还能做些什么?何艳所在团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马不停蹄地写起了剧本,开发起了游戏。
2023年6月,“大手拉小手”工作室结合办理过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制作完成了《谁动了我的酒杯》《玩转步行街》的剧本和游戏,邀请辖区师生来到检察院畅玩沉浸式剧本游戏。
平日的“大手拉小手”工作室,在团队的精心布置下,变成了“社工工作室”“公安局办公室”“医院办公室”等体验场景,并在各个场所内隐藏了相关案件线索,青少年化身特邀小检察官助理开启剧本体验。
入行十年,何艳依然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她说,每一起未成年人案件承载的都是一个孩子的人生重量,也决定着一个家庭的走向,希望自己能在每一起案件中为孩子们播种希望。
文/耿珊珊 邵恒媛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