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环保教育沦为形式主义,谁该反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16:43

空牛奶盒,28元100个包邮;空笔芯,100根21.14元……据媒体报道,在电商平台,这类商品正悄悄流通着。令人意外的并不是交易本身,在庞大的供需市场里,任何交易都有可能发生。

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卷”已然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家长大量网购空笔芯和牛奶盒之类的“废品”,却依然令人十分费解。即便是环保节约意识十分强烈的家庭,通常也只会收集空笔芯和牛奶盒出售,不太可能会到网上购买。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不寻常的“废品”交易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家长(或学生本人)买来这些废弃品,转交给学校,以应付学校的“环保教育”“笔芯行动”。

“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环保意识当然需要落实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人们日常喝的牛奶、饮料的包装纸盒,都是可回收的资源。以利乐包饮料纸盒为例,每一吨可回收约600公斤纸浆、200公斤铝塑原料,通过再生加工利用,能制成再生纸、文具、课桌椅等等,回收1000个这样的纸盒等于保护了一棵大树。令人痛心的是,类似的纸盒往往成了被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完全自然降解需要百年以上,焚烧更是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有鉴于此,学校引导学生收集空笔芯和牛奶盒等开展环保教育,初衷当然值得肯定,但何以异化为形式主义,却值得引发深思。

从表面上看,学校似乎并没有强制要求,只是倡导学生自愿上交空笔芯和牛奶盒。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老师除了教孩子如何清洗、打包外,还附加了一些“激励”措施:主动收集上交的孩子可以参与评奖,获得积分,攒多了还有机会去再生资源工厂参观;班里每个月会评一次先进,交得多的同学可以评先进;不交空笔芯会扣量化分,有的可能会被“罚五块钱”,用以新笔芯奖励那些上交空笔芯多的同学,等等。

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激励”举措,让新式环保教育在执行过程当中变味儿了。“环保作业”成了很多家庭的负担,“全家总动员”喝牛奶、攒牛奶盒依然难以完成任务,从而滋生了荒诞的“废品”交易。

环保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鼓励孩子们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减少浪费,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然而,当环保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变成了一种追求形式、完成任务的活动时,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

其一,会误导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乃至削弱环保意识。如果家长和孩子认为只要购买了空笔芯牛奶盒就可以完成环保任务,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真正关注到日常生活中其他更为重要的环保问题,比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节约水电等。

其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环保压力。网购空笔芯牛奶盒需要消耗物流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有价值的环保活动或项目。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购买这些物品,那么这些资源就被白白浪费了。

其三,更可怕的是,形式主义的环保教育是在公然教孩子造假,与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驰。有学生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读初三时,学校就开始要求交笔芯,“老师也不在乎你笔芯的真假,只要够根数就行”。据他回忆,学生们有的会去厕所把笔芯里的油墨吹掉,或者把饮料配的吸管接到笔芯头上,当作一根空笔芯上交。在网上直接批量购买空笔芯和牛奶盒,更是不言而喻。

始于善意,终于作伪,正是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让环保教育沦为形式主义了。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