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九大战新产业“赛马”跑出创新团队 华电科工以科技创新主导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11:02

纯净水如何高效快捷转变成氢能源?堆积如山的牛粪是如何用来发电的?风力发电的大风车为什么能在海上屹立不倒?光伏电站的能源机器人又是怎样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完成清洁面板、设备检测、安装零件等一系列操作的?2024最新获颁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耕努力和感人故事……

带着这些问题,8月6日,由专家、学者、媒体组成的深蓝智库企业文化研究院“新质观察团”来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华电产业园寻找答案。通过参观采访,座谈交流,深度了解华电科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及他们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平台企业的奋进中的经验和思考。

布局九大战新产业

华电科工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做优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做强增量,推动战新产业培育壮大。

据了解,目前,华电科工聚焦氢能、生物质能、储能、港口高端装备及绿色智慧系统、CCUS等节能环保、综合智慧能源、海洋能源、新能源+氢储氨醇投建营一体化、机器人与数智化等九大战新产业,在产业规划布局、关键技术创新、路径模式探索、市场推广应用、产业生态构建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战新产业体系,加快孵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源、机器人与数智化等几个领域的产业专家作为代表,在座谈会上向观察团介绍了目前各个产业的培育情况。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亮点项目:例如河北华电丰宁生物质沼气综合利用项目,采用国内首创、华电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制气技术,是国内首例采用干湿耦合厌氧制气技术的近零排放生物质沼气项目。在华电科工的国家能源生物燃气高效制备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实验)中心,技术专家也用通俗的形容和示例为观察团进一步阐释了这一工艺技术的原理。

氢能产业,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入选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今年4月,辽宁华电铁岭新台子一期25兆瓦离网风电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全容量投产,正式启动商业运行。该项目从施工到调试,历时仅8个月,用“华电速度”开创了规模化风电全离网制氢先河。

海洋能源产业,积极拓展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海上风电制氢氨醇、海上能源岛、海洋牧场、零碳港口等海洋能源及相关产业,因地制宜布局新型储能,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深度融合;以及在今年4月华电科工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成立“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试验室华电分室”,在新能源、火电、地下供热管网等方向开展系列化专业机器人研究及制造,打造华电原创能源电力行业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品。

华电科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刁培滨认为,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新产业是求新、向绿、提质、增效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新旧动能转换发挥引领性作用。

目前,华电科工内共有21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能源生物燃气高效制备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2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另有11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国务院国资委和省级示范企业2家、小巨人1家)、单项冠军企业1家。截至2024年6月,公司共持有授权专利3205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438项,国外发明专利11项。261项科技成果通过科技评定;共发布实施团体及以上标准148项,在编标准56项,其中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13项;累计获行业级以上科技奖励总数26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72项。其中,海上风电成果202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赛马”跑出创新团队

在探索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优秀团队的搭建和人才梯队的培养建设可以说是组织能力的核心之一。在这方面,华电科工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机制。本着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科学调配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资源的原则,建立差异化管控模式和容错机制,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遴选标杆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实现新质生产力转化。在新兴产业人才管理上,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强化人才培养。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

在听取了华电科工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各方面工作的介绍之后,观察团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行观点的分享与碰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吕维霞将新质生产力结合对华电科工旗下产业的调研总结为“高科技为统领,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绿色开放共享为基础。”她表示,从生产力本身的含义讲,它是要素和要素、要素和人的结合,包括新工艺、新能源、新产品、新要求和新技术等等这些要素怎么相互结合,再和人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生产力,就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能源行业领域,强调政企合作模式下,应当以内驱力为核心,政府与企业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相互配合、共建共治,形成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共同推动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这些其实就是新质生产力展现推动力的表现。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徐耀强认为此次新质观察团走进华电科工的这次活动是一次完美的“双向奔赴”和互相成就,对专家媒体来说,提供了一次观察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机遇和前沿进展的窗口;对于企业来讲,也提供了一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实践和展示机会。徐耀强认为,对企业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未来,企业要有竞争优势,必须要看新质生产力发展程度怎么样,拥有新质生产力有多少,这是未来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于国有企业来讲,究竟怎么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徐耀强总结出有四点启示: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的发展要向“新”发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格局;要向“智”赋能,着力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纵深;要向“绿”而行,着力构建新质生产力基准形态;要向“变”而行,着力适配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破解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供给。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让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同·创”鼓舞华电科工人前行

近年来华电科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相辅相成的。据华电科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刁培滨介绍,“创新奋进 奋勇争先”的华电奋进文化是整个华电集团的文化,华电科工40多年传承的“同·创”基因与其一脉相承。华电科工所倡导的“同心同向同行,创业创新创效”的精神其实对于新质生产力也非常的契合。

据刁培滨介绍,华电科工的所有员工入职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华电奋进文化的宣贯,同时,在规章制度体系管理、人员业绩考核以及岗位职务竞聘甚至干部提拔任用时都会做口试和面试去落实强化,将整个集团的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到理念当中。

“举一个海洋风电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海洋风电施工的时候,因为上岸不方便,有的最长在船上能待几个月不下船,我们就干脆把支部建在船上,就像以前革命时代那样,通过党的、工会的、共青团的,还有岗区队领衔,支部书记挂帅,还有项目经理牵头,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把华电奋进文化、工作理念和要求植入到大家的日常工作中。”

这样的企业文化,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落实成为对员工成长的持续关注:通过及时发现、定期选拔人才,强化对科技人才的评选表彰,进而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工作环境。同时,华电企业文化中所倡行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也呈现出“我能、我行、我来”的积极主动有担当的特质。通过开展导师带徒、工匠培育等专项计划,引导科技工作者争做科技兴国、工程报国的建设者、创新者和奋斗者。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于华电科工“同心同向同行,创业创新创效”的“同·创”精神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想。他认为,在此基础上,应该有“六个同,六个创新机制”:包括多家出力,“共同”投资;经济增长和研发同步;用资本换时间,与时代同步;与外部企业单位合作“同力”;与高校合作同培训;产学研和政府同赢等。机制上可总结为投资分担机制、股权运行机制、发展和绿色协同机制、人才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等。同时,李锦也为此次活动做了总结性的精彩点评,他认为要向“新”要质,以“改”发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在推进创新机制的建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战新产业的培育上,华电科工有很多好的做法,这也对更多国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借鉴意义,值得再去深入思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探索更广阔路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6
“科创+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2
工信部国合中心毛涛:新质生产力和ESG的结合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3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4-08-10
发展新质生产力 塑造发展新动能
光明日报 2024-08-01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新华社 2024-07-22
股债承销额合计6.2万亿元 将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布局
证券日报 2024-07-07
三大交易所共话新质生产力:发挥板块功能优势、提高并购重组效能
​第一财经 2024-06-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