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观众跨城观演比例高达68%。“跟着演出去旅行”“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新潮流。
上海演出市场表现亦火爆,大型演艺项目正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据统计,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24日,久事集团旗下的4个体育场馆(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东方体育中心、旗忠网球中心)举办售票演艺活动27项60场次,观演人数109万人次,票房收入13亿元,其中,跨城观演人数约65万人次,占比59.63%,但是低于全国68%的平均水平。
这说明,上海的商演旅游还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举办顶级演出活动、放大演艺产业效能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应牢牢抓住演艺经济这一机遇,以演艺促旅游、带消费、扩大城市影响力,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顶级演唱会的经济效应和影响带来启示
大型演艺活动,尤其是顶级演唱会对于繁荣演出市场、带动城市消费、塑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当前全球最受欢迎的商业巡演——泰勒·斯威夫特巡回演唱会(简称“霉霉”演唱会,“霉霉”为粉丝对她的爱称)为例,她的“时代”全球巡回演唱会从2023年3月开始到2024年12月结束,横跨五大洲、共计151场,迄今为止已带动消费超过50亿美元,俨然成为“行走的GDP”。
“霉霉”演唱会每场演出约有7.2万人参加,票价基本在88—1228美元之间。“霉霉”新加坡演唱会消息一出,来自全球的粉丝3小时抢完30万张门票,各地飞往当地的机票需求激增20%,酒店房价飙升到10000新加坡元一晚。芝加哥演唱会当周周末,酒店入住率高达96.8%,单日营收3900万美元,创下了芝加哥有史以来酒店入住最高纪录。一些酒店及相关行业适时推出配套服务,将演唱会门票、周边产品、酒店食宿、热门景点门票以及往返交通等打包销售。
世界顶级演唱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影响,给我们发展顶级演艺带来启示。上海虽然举办了不少大型商演活动,但缺乏重量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演艺明星,建议结合上海自身特色优势,对标国际顶级商演,为国际国内游客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演艺产品。
而国际顶级商演落地上海,涉及审批、签证、报关、税收、场馆、交通、安全配套服务等各个方面,上海这些年在这些方面有所进步,但与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多短板。建议协调联动,解决顶级商演受限多、速度慢、落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相关演职人员和演出器材的签证、报关,以及入境观演游客落地签甚至免签等方面,要争取上海先行先试,有切实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释放场馆承载能力吸引国内外观众来沪观演
演出能否顺利落地,与演出场馆的硬件条件关系密切。
调研发现,总体上说,上海的文艺演出场馆数量不少,相应设施也比较完备。但很多演艺场所受限颇多,设计承载人数与实际控制人数差额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出收益和实际效果。
以“霉霉”演唱会新加坡场公开数据测算,8万人以上的场馆平均每张票1600元—1700元人民币,最高达8000多元。目前,上海仅有上海体育场能够举办这种规模的演艺活动,但现有规定最高入场人数控制为4.5万人,这意味着要达到相应效益,则平均票价要上涨到3000元,最高达万元以上。
上海如果要引进类似的演艺活动,必须进一步平衡好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释放场馆承载能力,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外观众来沪观演,更大范围地带动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其他消费,形成综合效应。为此,建议对顶级演出的票价机制作提前研究,为此类项目突破常规指导价格建立规范。
吸引境外游客来沪旅游的重要因素包括宽松的入境政策、简便的签证手续、多元的支付方式等。对于大型商演来说,购票便捷度也是影响观众观看体验的关键环节。
调研发现,实名制购票规定和“人证票”三合一查验,对境外游客构成了较大壁垒。很多境外人士觉得会涉及个人隐私,不愿实名购票,而且世界其他城市都没有实名购票的做法,他们对此很不理解。建议针对境外人士采取折中办法,以购票支付账户、银行卡等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
另外,建议进一步集成演出、赛事、会展、文旅品牌、节庆活动等元素,打造形成“演出+旅游”“演出+赛事”“演出+会展”“演出+购物”等各类形式的“组合拳”,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形成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链。(作者系上海市政府参事)
文/李安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