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券商旗下部分合同期限已满3年的大集合参考公募基金改造产品(以下简称“大集合产品”)的存续期均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之前,还未有延期至2025年的先例。
为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近日,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率先将旗下两只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长至2025年1月份,这进一步突破2024年年末的合同期限。《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举或为券商争取公募牌照赢得更多时间,避免产品清盘可能导致的客户流失和资管规模大幅下降。
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再延长
自大集合产品改造以来,已有247只产品成为参考公募基金运作的公募化产品,但这些产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募基金,仅是参考公募基金运作的公募化产品,产品的合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若产品到期后,券商或资管子公司(以下统称“券商”)仍未获得公募基金牌照,需在延长存续期限、清盘或变更管理人中选择其一。
随着到期日的临近,7月8日,中信证券资管发布了两则产品公告,为更好地服务“中信证券品质生活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信证券财富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者,在切实保护现有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中信证券资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经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对上述两只产品分别延长存续期限至2025年1月15日、2025年1月21日。
同时,中信证券资管对“中信证券品质生活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置特殊开放期(2024年7月16日至7月29日),对“中信证券财富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置特殊开放期(2024年7月22日至8月2日),在特殊开放期内赎回不受持有期限制且不收取赎回费。
一家上市券商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中信证券这样的头部券商而言,将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长至2025年1月份,其背后的考量或许与争取公募基金牌照的计划密不可分。当前,公募基金牌照依然属于稀缺资源,拥有该牌照的券商在资管业务方面将更具竞争力。中信证券或通过延长产品存续期,为自身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争取更多的缓冲时间。另外,能够将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长至2025年,应该是券商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的结果,毕竟产品还涉及客户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据了解,2022年12月30日,证监会核准中信证券设立中信证券资管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注册资本为10亿元。2023年,中信证券资管正式开业,实现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向中信证券资管平稳过渡多牌照业务。当前,中信证券资管正积极推进公募牌照申请,持续优化境内业务结构,打造具有投行特色的资产管理竞争优势,围绕客户需求提供全场景、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做大跨境业务规模,丰富产品策略谱系。
公募基金牌照是关键
大集合产品自改造以来,其存续期一直受到严格限制,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不少券商面临产品到期后的选择难题。不过,从已有案例来看,相对于清盘或变更管理人,延长产品存续期是券商对旗下大集合产品最为常见的做法。
今年以来,除了上述两只产品,中信证券资管还将“中信证券债券优化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延长存续期限至2024年11月29日,并将“中信证券增益十八个月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多只产品的存续期限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此外,国海证券、广发证券资管、申万宏源资管、信达证券、安信证券资管、华安证券、光大证券资管、海通证券资管、招商证券资管等公司均将旗下部分即将到期的大集合产品存续期限延长,这些产品均在2024年12月31日前陆续到期。
尽管年内市场波动性增强,但大集合产品市场表现稳健。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10日,大集合产品的算术平均收益率为-0.08%,中位数为1.42%。其中,有72%的产品实现浮盈;有11只产品浮盈均超10%,这些产品分别属于海通证券资管、中金公司、中信证券资管、广发证券资管旗下。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荣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确保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延长大集合产品存续期限,是券商为自身争取时间和空间的灵活策略,接下来券商或将进一步推进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请。对券商来说,相对于产品清盘和更换管理人,延长产品的存续期限一方面能够减轻管理压力,保障相关转型过渡的操作平稳进行;另一方面有助于避免产品清盘可能导致的客户流失和资管规模大幅下降。对投资者来说,产品存续期延长也能避免因清盘带来的冲击和利益损失。”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