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来到副中心的三大文化设施游览,总会路过附近的“小圣庙桥”。桥名的由来是什么?小圣庙又是座什么庙?
这些问题,很快就会随着三大文化设施共享配套设施项目的完工,给出答案。
据北投集团介绍,该项目的小圣庙遗址展示工程已基本完工,从山门到前殿,还有夹杆石等遗迹,即将展露真容。
北京城市图书馆东北侧透过玻璃格栈,可以见到小圣庙遗址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侧,临近林荫小径的景观花园中,有着这样一块路牌。路牌的三个方向分别指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附近还有修建中的“绿心之眼”地铁站。
而小圣庙遗址与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基本位于同一方向,整体被三大文化设施和“绿心之眼”地铁站围在当中。
如今,小圣庙遗迹的地上部分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被保留下来的遗址是原本建筑的地基部分。
北投集团三大文化设施项目部工作人员董少峰表示——为了保护这留存不易的遗址,施工团队选择在遗址上方新建了玻璃格栈幕墙系统。这一系统既能阻隔雨水冲刷、避免人与动物的损坏,又能阻隔阳光直射,保障遗址的通风透气。
未来在共享配套设施开放后,游客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窥小圣庙遗址的真容。
第一种方式是从地上景观花园直接前往。
第二种则是从地下的共享配套设施5号环形下沉庭院拾阶而上,也能直抵遗址展示区。
作为共享配套设施项目的一部分,小圣庙遗址展示项目以尽可能减少干预,不改变遗址状态为原则,在环形下沉庭院中保留了高8.75米的椭圆形区域,通过架空栈桥与地上花园和地下庭院连接。
上海宝冶集团城市绿心三大公共建筑共享配套设施项目1标段杨凤明介绍,遗迹基坑支护的外立面采用了GRC幕墙和金属拉网,在确保稳定性的同时,提供了美观的外形。
今后游客在抵达遗址展示平台后,可以直接走在玻璃格栈上参观小圣庙遗址,从上方俯瞰这座承载着运河文化的庙宇遗迹。
据悉,小圣庙遗址考古发掘出前、后大殿及北侧庙门基址共三处,北门外踩踏面一处,残存北、东、西院墙三处。遗迹北邻运河故道,坐南朝北,轴线与运河中线基本垂直。换言之,原本小圣庙的山门,正对着大运河的河道。
考古工作者通过发掘出的10至13厘米厚踩踏面和残留于东北部的少量砌砖基础,推测出了小圣庙正门的位置。他们接着顺藤摸瓜,还找到了前殿遗址,推断小圣庙遗址前殿东西长约11.6米,南北宽8.4米,深0.17米左右,其中墙宽1.3米,南北进深两间,进深约7米。
目前,小圣庙遗址已基本还原了原本小圣庙的真实轮廓。
根据乾隆时期通州志记载,“小圣庙,一在州北门外,一在张家湾。”
目前发掘遗址的位置,所在地区属于当年的张家湾,清理的寺庙遗址应为《乾隆通州志》中记载的小圣庙之一。
这座小圣庙是大运河北京段首次考古发现的祭祀河神庙宇遗址,对研究漕运史、民俗史具有重要价值。
伴随着小圣庙遗址展示工程即将现身,这既回答了小圣庙地名的由来,又揭开了古代通州和大运河恢弘历史的一角。
今后当您站在遗址的平台上,身侧是巍然屹立的三大文化设施,树影后是进展飞快的“绿心之眼”地铁站,脚下是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共享配套设施,远处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副中心……
通州的古今弧光在这里有机交融,传承千年的运河文化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之舟”以及区域内随处点缀的运河元素里熠熠生辉。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