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空干净,湛蓝,我被一大朵白云领着,到了小河边,白云漫游在远处的芦苇与香蒲草的绿梢上,我也跟着缓下脚步,这时,岸边的芦苇丛刷啦晃动,钻出一个穿“皮衩”(防水的衣服)的男子,提着沉甸甸的水桶,踩着高矮不齐的野草大步流星走上岸来,神态笃定,把滴着水的桶麻利地挂上路边的摩托车,然后熟练地驾车而去,空气中留下久久不散的水腥香。
我看着男子走过的草丛发呆,如同再次阅读一段喜爱的小字。草叶的露水碰落,呈现出一条弯曲的新绿小路痕,极有诗意。我便觉得男子早起打鱼,这是美文里写的闲情,很有意思。
而更有意思的事,我发现他走过的麦冬丛,长出大片的刺刺芽,柔媚的晨曦爱抚下,带刺的叶片,清透而敞亮,活泼泼,娇嫩嫩,透着浓烈的美感与生机。
刺刺芽儿菜,故乡大地上卑微而活泼的野草,儿时与我交往甚多的野草,并不讨我喜欢,与美好无关。如今呢,却深深爱上了童年那些引不起我注意的野草,常努力地在记忆里寻找与它们发生过的故事情节。
儿时与刺刺芽再熟悉不过,田野随处有,属于杂草,农人痛恨“刺刺芽,满地爬”。它的根比茎叶大,雪白,肉质,深埋于泥土。庄稼地里生了刺刺芽,难除,割猪菜,也不喜采。叶有刺,嫩时刺柔,不太扎手。但我还是被其扎过多刺,与同伴一起割猪菜,她们喜欢跑,非找到一片繁茂的野菜方可停下来疯采。我文静,跟着她们身后采剩下的残枝败叶,采不过人家,采不到优质猪食,看到遍地的刺刺芽菜有些嫩,总要采一些充数。多次被看似很嫩的刺刺芽扎过手,极刺痛,过后很快好了。因为其全株无毒,有消炎凉血作用。
现在回忆起来被刺觉得美好,我割猪菜,像是此刻正在记录文字,发现细节的美。那些同伴看不上的渺小野菜,填满了我空空的猪菜篮子,可回家交差,小白猪吃得又白又胖。
有回,寻不到好的野菜,挖了好多张牙舞爪的刺刺芽,以为会遭到大人批评。而祖母看着满篮子刺刺芽儿菜眼神喜悦:“今天的猪食有营养!”
父亲也迎合着:“好菜!正好没配菜拌粉皮!”
祖母挑了最嫩绿的,一片片摘了叶,开水焯焯,嫩青青的变至沉稳的墨绿,与白莹莹的粉皮搭配,清丽润泽,秀色可餐之相。年幼时见识少,心灵单纯,不晓得野菜的好,偏挑莹白滑嫩的粉皮吃,不管大人如何唠叨多吃青菜好,就不沾青色的菜。
后来读书,知刺刺芽儿菜是优质的野菜,具有丰富的药性。
《救荒本草》称刺刺芽菜为“刺蓟菜”,热情推介:“俗名青刺,蓟北人呼为千针草。出冀州,生平泽中,今处处有之。苗高尺余,叶似苦苣叶,茎叶俱有刺而叶不皱。叶中心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性凉无毒。”
周定王说,刺刺芽“采嫩苗叶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甚美”。
如今读到古人这些朴美烟火气的小字,后悔昔年没品尝父亲凉拌刺刺芽菜的味道,像是失去一笔送到手的财富。
童年熟悉不过的刺刺芽菜,留给我的印象仅此而已,如同一个人,默默陪伴我度过丰富的童年,不在意存在,得不到珍惜。
来到江南几十年后,今年的初夏,某个晴朗的清晨,也是跟着头顶的白云,经过这条芳菲的小河畔,猛然间,撞到一片紫色的花海,惊喜地奔过去,弓腰低眉,脑袋轰隆一下,原来是故乡大地丑陋的刺刺芽儿菜,从来不知其花这么美。花瓣粉紫,长长丝状,像无数根一丝不乱的绣花线足成头状花序,茸茸紫花,盈盈绿萼,圆润直立,挨挨挤挤,开在荒凉的河畔绿化带,无拘无束,健美而繁盛,多得像人工种植的花草。其实是野生的,有着年少时村庄里村姑的气质,素面朝天,天生丽质,如今保养甚好的美眉们怎可比过天然雕琢的村姑之美呢,人工种植的花哪能比过我所看到的刺刺芽花呢。风丝清凉,空气清冽,阳光有淡雾的薄烟,茫茫光柱下,升腾着朦胧而曼妙的紫雾,我陶醉在久违的梦幻般的乡野气息,忘记了一切。撩起裙角奔进紫色花间,想如蜂蝶尽情奔跑,感到脚踝到处刺痛,思维回到现实,呀,乡土的刺刺芽花,不是浪漫的薰衣草。可我此刻,面对一朵俊俏的紫花,喜欢叫其另一个好听的,诗意的名字“野红花”,朗朗上口,真美。实质上年少时并不知其名字如何写,乡人随口吐出“切芽菜”,看叶上炸杀杀的刺,我理解为“龇牙菜”。如今对刺刺芽儿菜的心情,若见到年少时欺负过我,也给我搬过课桌的调皮同伴,从小到大呼他难听的外号,第一次叫大名字。
且可把其名写得愈有诗意“萋萋菜”,清新富饶的乡野画面,呈现于眼前。
当我喊出“野红花”,内心柔软起来,衬着花朵的刺歪歪的叶,跟着好看起来,身段瘦如柳叶儿,张着细尖的刺儿,光影里闪着透明的微光,有点可爱的傻气。若伶牙俐齿心直口快的孩童,不禁人哄的,不能猛然去碰,得小心地,温柔地,刺儿也轻轻地扎,像幼年父亲亲着小脸的痒痒,给人无尽的怀想与温暖。
然而不幸,再路过可爱的河畔,那片刺刺芽花被绿化工人薅除,只留下清秀端庄,生得不太茁壮的麦冬草。没能看到刺刺芽花老去成熟,柔软雪白的种絮蒲公英般曼妙飘扬。
为此,我每路过那儿,总想到刺刺芽儿菜,失落一下子。
真没想到,在这初秋的清晨,多看了一下擦肩而过的捕鱼人,看到刺刺芽儿菜,又深情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蔓延满地的翠绿,生出存在的美感与诗意,把我带到深远的乡野民间,暂且回到自然,回到质朴的生活本身。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