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稻拔节期。在汕头市潮阳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90后“新农人”林岳锋像往常一样来到田间,为水稻进行常规“体检”。在自家承包的数千亩土地上,他引入了无人机、直播机等,实现了农业全机械化。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广东省十大杰出精勤农民、汕头市青年“领头雁”……如今,刚过而立之年的林岳锋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田达人”。但在8年前,他还是一个分不清稻麦的“农业小白”。
从农业“门外汉”到乡村振兴“带头人”,林岳锋仍未停下探索“科技种田”的脚步。近日他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坦言,希望未来能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从农业机械化到智慧化的转变,自己也乐当“田保姆”,帮助更多种田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从农村到城市 再从城市到农村
今年30岁的林岳锋,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见到记者时,他正在自家田里例行查看水稻长势。“现在水稻还在拔节,过段时间还得抽水‘晒田’,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到了开花期最怕大风异常天气……”一聊起水稻,年轻的林岳锋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
然而,这样一位资深“老农”,真正的“从业”时间却仅有8年。“小的时候我经常跟着父辈下田,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比如每年晒粮的时候需要帮忙通宵守夜,经常守着守着就在稻谷旁边睡着了……”林岳锋坦言,虽然小时候并不懂如何种田,但内心对于农村、农田似乎一直都有着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
长大后,外出求学的经历为林岳锋打开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口。2012年,他从嘉应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走进了建筑工地。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从杂工、测量助理再到测量队长,他兢兢业业用了四年时间成为了现场总工,月薪过万元。
然而,虽然身在城市,林岳锋却始终心系家里的农田。2013年,林岳锋的父亲带领当地的种植散户成立了锦沣合作社。“那几年我逢年过节回家时,都会和父亲谈论起合作社的情况。”林岳锋说,当时他已经意识到,合作社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农业时代,生产效率不高,效益也不好。
2016年,在父亲的多次劝说下,林岳锋几经权衡后,毅然决定放弃处于上升期的事业,回到家乡跟父辈们一起种水稻。“虽然我已经有能力在城市立足了,但种田是父亲一辈子的心血,我希望想办法帮他延续下去。”林岳锋说,他也留意到政府出台了不少助农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我也希望用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为乡村的振兴发展作一点自己的贡献。”
变“靠天种田”为“靠科技种田”
刚刚返乡时,林岳锋对于种田“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下田,但对于水稻选种、水肥管理、虫害防控、水稻加工、销售等环节,基本一窍不通。”林岳锋笑称,自己当时就是一名“农业小白”。
儿时随父辈种田的经历,在那时被唤醒。他清楚地记得,童年里最深的记忆不是丰收时的喜悦,而是晒粮遇到暴雨时大人们伤心抹泪的辛酸场景。“种了半年、晒了两天的稻谷,一阵雨袭来就全部淋湿了,相当于白干了半年。”林岳锋说,“在场的老人眼泪直流,我亲眼看过好几次。”这些回忆让林岳锋暗下决心,一定要求新求变,大胆引进农用先进设备和机器,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让农民种田不再“看天吃饭”,而要“靠科技种田”。
于是,返乡后的林岳锋决定“笨鸟先飞”,他三天两头地往农业局、镇政府里跑,想看看有什么新农具、新科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农业局了解到一种水稻超声波技术,通过给水稻种子“洗澡”,使得合作社的水稻年产量上升了10%~20%,这一创新技术也让锦沣合作社在当地率先喝上科技种田的“头啖汤”。此外,他还大胆引进农用先进设备和机器,在当地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无人机水稻直播、水稻“三控”等技术推广应用,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创新升级。“之前人工一天只能插秧8分地,而现在一个插秧机一天能完成40亩的工作量,效率提升了数十倍。”林岳锋说,现在插秧有插秧机,打虫有无人机,收谷有收割机,晒稻谷有烘干机,农户再也不用担心晒稻谷时被雨水打湿了。
返乡种田的林岳锋也在努力适应“跨界”后的角色。他先后报名参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机新技术新技能培训等多个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水稻种植、加工,以及科技兴农、经营管理、商业等各环节的相关知识,逐渐成为了当地的“新农人”代表、乡村振兴带头人。
不过,林岳锋心里也明白,只有打造优质品牌,才能更好地推广家乡的丝苗米。于是,他在2017年牵头注册了“锦沣粮”商标,通过电商与传统渠道销售相结合来打响潮阳丝苗米品牌,从而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
林岳锋的努力不仅提高了合作社的生产效率,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他积极推广水稻“三控”技术,帮助困难农户增产增收。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种粮队伍中,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7人,农机100多台(套)。这100多台(套)农机不仅仅服务锦沣合作社,还服务周围五个乡镇的水稻和农户,带动农户600多户,服务面积达2.4万亩。
希望实现数字化无人农场
如今,在林岳锋的努力下,汕头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烘干储存一体化,水稻生产也实现耕整、播种、栽植、植保、收获、烘干等全程机械化作业,获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然而,林岳锋并未就此满足。尽管已经步入农业机械化的时代,但他深知,只有完成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智慧化的进阶,才能真正实现从“看天吃饭”到“靠科技种田”的转变。而今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更是坚定了他探索智慧化农业的步伐。
“前段时间广东连续暴雨,合作社里部分低洼田的水稻遭遇水浸,影响了水稻分蘖,预计会导致今年水稻减产20%左右。”想到水稻减产会影响到种植户的收入,林岳锋皱了皱眉头说道,“如果将来能实现农业智慧化,就能大大减少自然灾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在林岳锋的设想中,现代智慧农业可以通过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田、作物、环境等各方面的精准监测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帮助农户科学种田。“比如我们可以在农田中安装很多‘农眼’探测器,一旦暴雨来袭,系统监测到农田积水过多,就会自动启动排水功能,避免水稻被浸。”林岳锋补充道,而一旦监测到土壤养分不足或出现病虫害,系统则会启动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喷药处理,全程不需要人工操作。“希望未来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无人农场。”谈及未来设想,林岳锋眼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文/陈家源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