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手机变“打鬼砝码”是激发公共监督能效的重要方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3 15:40

“500g砝码放在电子秤上却显示630g?”“一斤65元,少了半斤,大概30多元。”……近日,各地曝出的“鬼秤”、缺斤少两问题登上热搜,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鬼秤”防不胜防?对此,有消费者想出了“手机变砝码”的小妙招——购物前将手机放在秤上称一称,准不准一目了然。为了进一步验证,羊城晚报记者线下走访了广州多家市场、商超,解锁这项手机“新技能点”。对此,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也回应,鼓励组织开展“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活动,指导群众利用手机等随身物品判断电子计价秤是否准确。(5月23日《羊城晚报》)

“鬼秤”经过改装等技术处理后,称重重量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消费者用同等数量的钱购置了数量偏少的商品,同时在重量上无法得到明确保障,商家在获取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重要的是,一旦“鬼秤”坑人乱象得不到治理,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破坏和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鬼秤”行为并不鲜见,可以说跟市场交易相生相伴。只是随着电子秤的兴起,在改装技术上更加隐蔽,也更加高明,极易逃避监管。比如从调查的情况看,经过改装后的电子秤,通过直接关机或者按特定按钮就可以应对消费者发现缺斤少两的问题,最热门遥控电子秤技术含量更高、隐秘性更强,通过遥控器不仅可以远距离遥控自己的电子秤,连别人的电子秤也能随意侵入,私下进行修改。拥有如此高技术含量的“鬼秤”,在应对消费者和监管时也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利用“鬼秤”牟取不正当利益属于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16条规定,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该法第27条规定,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上述规定为执法处罚提供了依据,也为消费维权提供了法律武器。

不过在实践中,“鬼秤”乱象经过多轮治理,依然禁而未绝。一方面,”鬼秤“技术含量更高、隐秘性更强,另一方面,发现问题才能举报,并采取下一步的措施,而消费者缺少更有效的监督与反制手段。“鬼秤”的诡异之处就在于藏得过深,消费者很难在第一时间作出反证,用更为方便、快捷和高效的方式去验证,无法第一时间揭穿问题,给了不良商家更宽松的环境去作假。

一些岁数较大的消费者或许因此前上过当,所以在购买东西的时候都非常谨慎,生怕商家缺斤少两,不管是购买任何商品,老年人都喜欢再三检查,或者带上一个便携式的手提秤,或者拿到市场上的公平秤上复核一下,以此及时发现问题并让不良商家的行为露出马脚。此时,他们或向商家讨要一个说法,或利用公共场所制造舆论,或向市场管理部门寻求支持,如此认真的现场监督让不良商家心存畏惧,也会促使相关部门更有作为。

如果让每个人消费者都带上一个便携式手提秤,既不方便也不现实,同时也会因为没有官方认定而引发纠纷。“手机变砝码”的原理是,由市场监督部门测量并记录重量,加贴克重标签就成了一个移动式的砝码,可以起到“公平秤”的作用,“手机砝码”一机两用,不失为有效监督的工具。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极大提升公众参与监督的覆盖面,让全员监督成为可能,用便捷性提高监督的实效性。在如此强力而即时的监督下,能从根本上遏制“鬼秤”横行的乱象。

由此带来的最大启示在于,规范秩序与公共治理,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度,激发公共监督的能效,需要为公众创造更便捷的条件,提供更有效的手段,把技术门槛降到最低,由此构建更加成熟的共治格局。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让群众“菜篮子”量足价实
法治日报 2024-12-24
青诉 | 中消协消费提示:留意电子计价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9
中消协发布电子秤消费提示:称重后要复核 随身小物件可作砝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9
电子秤作弊缺斤短两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曝光4起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2
南宁通报“8斤榴莲称出18斤”,“鬼秤”难禁难在哪?
央视网 2024-06-08
南京一水果店卖榴莲缺斤短两还辱骂推搡消费者被罚款3.2万元 市场监管局支招识破“鬼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读懂“手机变砝码”背后的消费期待
工人日报 2024-05-23
北青快评 | 治理缺斤少两的“鬼秤”须坚持双向归因思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