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30日,为期两天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将在华盛顿正式拉开帷幕。
在通胀道路变得崎岖不平的情况下,美联储原本明朗的降息前景被蒙上阴影。机构预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继续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降息问题上的态度依然是焦点。同时,在会议纪要和美联储官员相继发声后,有关缩表调整的细节成为另一大看点。
美联储最新决议来袭(来源:新华社图)
软着陆变滞胀?
最新的经济数据让软着陆甚至不着陆情形,变为了滞胀的担忧。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幅度超过预期,但通胀加速回升表明,美联储政策短期很难转向。
美国经济以近两年来最慢的速度增长。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表示,上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增长率为1.6%,低于1.8%长期可持续增长率;消费者支出以2.5%的速度增长,明显低于此前3.3%的增速。经济学家担心,低收入家庭已经耗尽了他们的储蓄,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债务来为购买提供资金。美国金融机构近期数据和评论表明,低收入借款人越来越难以偿还贷款。与此同时,企业库存、贸易逆差和政府开支也成为了拖累经济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降温的迹象仍在继续,标普全球美国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下,服务业PMI从3月份的54.0降至本月50.9的五个月低点。
标普表示,高利率和高通胀削弱了客户需求。新订单是未来销售额的标志,六个月来首次下降,导致企业对经济前景更加悲观,“公司的反应是近四年来首次减少就业岗位,商业信心也降至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给制造商带来了压力。”
服务业PMI是否预示美国经济拐点(来源:Tradingeconomics网站)
通胀的反复让滞胀的阴霾开始出现。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一季度以3.7%的速度上涨,远超市场预期。备受关注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情绪调查显示,一年期和五年期通胀预期分别为3.2%和3%,创2023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初请失业金人数持续处于低位,劳动力市场状况仍然紧张,加剧了通胀粘性的风险。市场对美联储推迟降息的担忧有所强化,将中长期美债收益率推升至去年11月以来高位。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戴蒙(Jamie Dimon)近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通货膨胀可能不会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消失。“所以我考虑了可能的结果范围。软着陆是可能的,我有点担心它可能不会那么顺利。”戴蒙估计,市场认为软着陆的可能性为70%,“我认为是一半。”
缩表调整是否将至
由于FOMC 5月会议没有经济预测,外界的焦点将转向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寻找美联储何时开始调整政策的线索。
美联储官员最近的评论表明,降息的必要性已经远没有上次会议期间那样紧迫,不过大多数人仍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有一定程度的宽松。
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策略师施罗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鲍威尔可能会重申需要耐心,但仍暗示降息仍有可能,“然而,投资者将试图衡量的是,鲍威尔对未来几个月通胀大幅下降的信心有多大,这将决定政策空间的大小。”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年末利率下调空间为36个基点,不足两次降息。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美联储正在密切关注核心服务价格加速上涨,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是通胀在实现美联储2%目标的道路上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碍。
施瓦茨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强劲和最近通胀的上升给了央行耐心等待的回旋余地。“如果美联储在6月不降息,那么这个窗口可能会关闭到9月,因为在6月至7月的会议之间几乎没有数据可以改变美联储对数据的评估。总体而言,美联储今年降息3次的判断很可能难以实现。”他分析道。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费罗利(Michael Feroli)预计,鲍威尔可能重复本月早些时候的观点,让数据和前景来指引政策,“会后声明与3月会议相比也许几乎没有变化。而鲍威尔会再次强调,美联储将根据需要推迟降息,但也准备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尽快采取行动。”
施罗斯伯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美联储5月的立场与之前变化不大,投资者将把注意力转向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这里的关键因素是工资增长是否会保持温和,平均小时收入的任何加速都可能引发新一轮利率恐慌。”
美联储在上次会议上讨论了量化紧缩(QT)计划的调整。在疫情初期,美联储购买了5万亿美元的资产,以支持经济和金融市场。自2022年年中以来,资产负债表减少了1.5万亿美元。纪要显示,在讨论如何调整资产负债表缩减速度时,与会者普遍赞成持谨慎态度。与会者倾向于维持机构MBS的现有上限,并调整美国国债的赎回上限,以减缓缩减的步伐。
丹斯克银行在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报告中表示,美联储可能在本次会议上宣布缩减QT的步伐。美联储不急于缩减规模,但最新评论表明,决策者倾向于对QT节奏采取“缓慢调整”的方法,以避免2019年流动性危机再次出现。该行认为,无论如何,决定不会对金融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