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亦庄)举办中国航天日商业航天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众多业内专家就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与协同创新路径进行主题报告,并针对商业航天航班化发射、商业航天共享工厂建设和加速应用布局等内容进行主题沙龙研讨,中关村亦创商业航天联盟启动,力争打造优质商业航天产业生态,促进航天制造基础设施和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共建共享的创新产业生态。
主题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金平、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液体火箭副总师罗庶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汤波等3位专家围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创新路径”主题,分享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与协同创新路径、运载火箭回收指标和关键技术等议题,提出“掌握核心、突破关键、分步实施、风险可控”的研制思路,伞降落回、翼滑飞回、发推停回等回收方式。主题研讨沙龙环节,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毅强、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百奇等围绕商业航天航班化发射、商业航天共享工厂建设和提升整星研制能力加速应用布局主题,交流航班化发射需突破的技术难点、共享工厂的建设内容、星箭一体化的设计思路等内容。
大会举行中关村亦创商业航天联盟启动仪式。该联盟由北京亦庄星箭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起,首批成员单位有中科宇航、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等39家企业,旨在加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的合作与协同,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对接与资源配置优化,加强商业航天与相关产业的交流与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行业企业集中聚集,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人才集聚等优势。联盟将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发挥平台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力争在商业航天产业领域的生态建设、产业服务、共性技术研究、大会论坛、行业交流、市场合作、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为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3日揭牌的“北京市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创新中心(筹)”正在形成筹建方案。创新中心聚焦可重复商业火箭的创新研制和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可重复使用火箭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搭建、优质生态体系构建三项重点建设内容。将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享创新资源,提升研发效能。通过搭建产业协作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体系。同时,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为火箭企业提供稳定资金支持。此外,创新中心将加强人才培育,强化培训交流,为火箭技术研发提供支撑,完善生态体系,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据了解,2023年,北京共实施商业火箭发射14次,其中13次来自北京亦庄,例如蓝箭航天实现全球首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连续2次成功入轨;星际荣耀成功开展国内首次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星河动力完成民营商业火箭首次海上发射;中国火箭捷龙三号完成我国首次南海发射;中科宇航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箭26星。
北京经开区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专班副主任李挺介绍,北京亦庄已聚集众多商业航天企业,覆盖运载火箭、卫星研制、卫星应用、型号配套、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领域,落地商业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5%以上,并取得商业航天领域多个“第一”。
李挺表示,当前,北京亦庄正以“北京火箭大街”为引领,以“空天街区”为依托,建设商业航天特色园区,更好构建星箭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空天地信息一体化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到2028年北京亦庄将形成商业航天500亿级产业集群,再用5年时间,发展成为“千企联动、千星入轨、千亿营收”的商业航天创新集群,努力建成中国商业航天聚集发展主阵地、世界航天产业创新新地标,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贡献“亦庄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