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不是解决之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07:18

自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登顶世界第一以来,美西方一些政客陷入竞争焦虑,为了给打压中国车企、实施保护主义找借口,开始渲染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实际上,这与以往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并无二致,本质仍是通过扼杀中国优势产品,通过不公平竞争手段阻拦中国产业跃升,最终目的还是维护其资本利益集团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垄断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超额收益。

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国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在全球市场上备受青睐,为更多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助力,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厚积薄发,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在经历多年努力后呈现“弯道超车”态势。西方政客抛出“中国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的论调,其本质包藏着对于中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崛起、后发优势凸显的担忧,根子还是“你赢我输”的零和思维。

至于“中国产能过剩论”诞生的背景,香港《南华早报》近期一篇文章说得透彻。该文指出,“产能过剩”的话术,是美国对中国经济政策和全球战略的又一次“抹黑”,暴露其面对竞争时的狭隘心态。法国企业家贝特朗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有关论调的实质性问题在于竞争力,而非产能,部分西方国家担心中国发展脚步太快,中国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会对自己在相关领域的主导地位造成威胁。美国彭博社9日发表评论说,当谈论应对气候变化时,美国认为新能源产能仍然不足,而谈到中国新能源行业,美国又指责其“产能过剩”,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

从根本上讲,市场竞争肯定会出现有先有后,有的国家在某一领域领先,这都是正常现象。西方一些国家胡乱夸大“中国冲击”,实际上是在为其保护主义政策寻找借口。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事实证明,这无助于解决实质性问题。正如彭博社近日一篇文章指出,过去十年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国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还增加了美国经济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如果将这一政策应用于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克莱德·赫夫鲍尔说,美国无视经济规律,措辞上无论是“脱钩”还是“去风险”,都是美国向“新重商主义”错误道路转变、保护主义政策走向纵深的标志,最终还是美国企业和人民的利益受损。

一面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动用联邦政府资源,拨款扶持美国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一面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打压中国绿色先进产能,这种经济政策上的“双标”让人很难将美国与其信奉的经济自由主义联系起来。

全球化背景下,新兴产业领域的保护主义做法必然会扰乱公平竞争、开放合作和市场秩序,也必然会造成产业整体成本上升并伤及消费者利益。正如一些外媒所言,强化绿色保护主义将阻碍公众获得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技术,影响全球绿色转型前景,这对全球来说将是一场“保护主义灾难”。

抱守“零和思维”只会导致多输,对产业合作持开放态度,对别国发展持开放心态,让产业活水流动,让经济活力迸发,全球市场的蛋糕才能持续做大,互利共赢才会成为可能。

文/新华社记者 邓茜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美钢收购案,是美式保护主义再次对盟友出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7
美钢收购案,是美式保护主义再次对盟友出手
新华社 2025-01-06
新华时评|美钢收购案,是美式保护主义再次对盟友出手
​新华社 2025-01-06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选择是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日报 2024-10-10
经济日报: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选择是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日报 2024-10-10
人民日报钟声:美方加征关税是逆时逆势的保护主义
人民日报 2024-09-20
行保护主义之实必伤及自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深度关注丨“产能过剩”是假 贸易保护主义是真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06-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