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乐在其中,一些成年人却替他们累得慌,到底是谁的心理更成熟,恐怕很难说
擀面、摊饼、炒菜、包包子……在小小灶台前,孩子们全神贯注,做起饭来轻车熟路、有模有样。近日,一段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发布的园内烧火做饭的视频走红。
从视频中看,这些孩子动作熟练,不像是刚开始学做饭的样子。园长告诉媒体,视频拍摄的是幼儿园的课程,孩子们不仅烧火做饭,还养了鸡鸭兔子。家长都特别支持,还给幼儿园送柴火。有远至哈尔滨、内蒙古等地的家长千里慕名来求学,现在幼儿园的报名已经排到后年了。
视频走红后,不少网友调侃称,“这是辛者库幼儿园”。对此,有幼儿园工作人员称,她查询了“辛者库”的意思,她反对被网友“玩梗”,冠以这样的贬义称呼。
相信绝大多数人看着这群辛勤劳动的孩子,都会心生喜爱,甚至感到佩服。毕竟,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强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容小觑。恐怕一些成年人也未必能像他们这样娴熟地干活。难怪网友纷纷点赞:“多好啊,这就是我的培养目标!”当然,也有少数人不理解,表示“我生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不是去给别人当免费保姆的”。
这种争议与“辛者库”的戏谑一样,反映了人们对于劳动的一种狭隘认识。从观念上,人们常常会说“劳动最光荣”,但是落到现实中,种种微妙的心理就出现了。辛者库人是清代的一个奴仆群体,社会地位低下,用它来形容干活的幼儿园孩子,显然暗含轻视之意。而一些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干活,甚至觉得劳动“低人一等”,恐怕也是这种心理在作祟。
古人说:“必也正名乎。”名称表明着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幼儿园工作人员反对网友玩“辛者库”的梗,就是这个道理。这不仅是对幼儿园的污名化,也是对劳动教育的污名化。
其实,在“辛者库幼儿园”的戏谑背后,似乎劳动就是吃苦,就是无足轻重的事。但实际上,学会劳动技能并不比学习文化知识轻松,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能熟练地生火做饭、养鸡养鸭,不仅是学习到一项技能,更锻炼了身体,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身体各部分的配合协调能力,这些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更重要的是,从小学习劳动,才能从中发现劳动之美,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从小远离劳动,难免会轻视劳动,厌恶劳动。小时候乐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长大了才会热爱工作、做好生活中的分内之事。就像有网友所说:那些劳动的“小孩哥小孩姐不知道多开心呢”。孩子们乐在其中,一些成年人却替他们累得慌,到底是谁的心理更成熟,恐怕很难说。
劳动教育的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对此越来越重视。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播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徐州这家幼儿园的爆火,就说明绝大多数人对于劳动教育是认可甚至是追捧的。但“辛者库幼儿园”的“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分歧。有分歧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厘清事实,澄清误解。对于徐海路幼儿园,我们应该奉上善意和鼓励,而不是让“辛者库”这样的字眼模糊了事实,混淆了是非。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