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增效更好造福于民
经济日报 2024-04-01 11:30

绷紧政府节俭这根弦,还需持续用力,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更加重视资金使用的提质提效,善于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集中更多财政资源、更有效率地造福于民。

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大幅压缩论坛节庆、遏制项目申报高估冒算……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无规矩不成方圆”,一系列制度约束的目的,在于促进党政机关把过紧日子落到实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强调“习惯”二字,表明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要长期坚持的原则。

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和自觉,思想认识是根本。一些人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这只是受财政收支紧平衡影响而采取的短期措施。实际上,过紧日子固然有应对财政收支矛盾的现实需要,但从根本上讲是长久之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优良传统不能丢。通过党政机关的“节用”,更好地做到“裕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得到普遍践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地方过紧日子时紧时松,有时甚至逾越红线的现象,比如,有的地方花财政资金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过紧日子坚持一段时间不难,转化为习惯思维和长期行为不易。

绷紧政府节俭这根弦,还需持续用力,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我国政府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如何保证支出规范高效、避免铺张浪费?硬化预算约束是关键。要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安排审核把关,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并做好预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比如,近些年,各地各部门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公开“三公”经费预算,“三公”经费压缩效果明显。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特别是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等行为加强惩戒问责。

让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不是把所有支出都“拧紧”,而是有保有压,该省的省、该花的花。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紧”的是党政机关的运行成本、一般性支出,比如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精简不必要的节庆展会、杜绝大手大脚做派等,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对于弥补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以及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展,花钱则要大方、大气。

此外,要更加重视资金使用的提质提效,要善于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通过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其中,当家理财的方法技巧很重要。比如,一些地方建立政府公物仓管理机制,将各单位低效闲置的房屋、车辆、设备等资产,统一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调配使用,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会穷”。过紧日子要善于“算计”,想方设法让每一分钱花出最好的效果。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树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完善制度机制,将过紧日子落实于日常,才能集中更多财政资源、更有效率地造福于民。

文/曾金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从“零”开始管好政府钱袋子
经济日报 2024-11-04
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经济日报 2024-10-15
立起“铁标尺”,过好“紧日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北京201家市级部门集中晒决算“账本” 市级“三公”经费比预算下降47.7%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9
财政部印发通知强化预算约束 对“三公”经费实施更加严格限额管理
法治日报 2024-04-01
用预算压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8
财政部: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预算约束防止铺张浪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2024年中央预算公开答问
​财政部网站 2024-03-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