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去年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46万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19:55

3月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去年,全市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46万起。实施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等案件38起,并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北京市共组织实施了大气、水、土壤、生态、固废、机动车以及生态空间保护等10方面40项综合执法重点任务,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46万起,实施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等案件38起。落实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引导企业及时主动改正轻微违法行为,给予适度容错纠错空间,全市办理不予处罚案件近340起。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赵志威介绍,去年,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践行“刚性执法+柔性服务”,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门刚性执法时,在“严”上下功夫。对不正常使用防治污染设施、超标排放等造成实质性污染违法行为,对弄虚作假、伪造或篡改监测数据等恶意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厉查处、绝不手软。2023年,生态环境部门陆续查办了大气领域重点排污单位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污染环境案、跨区域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在侦破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时,案件涉及金额较高,可能触及刑事犯罪,经过前期调查,北京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与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10余个点位同步快速出击,起获环境监测报告和原始记录千余份,刑事拘留20人,检察机关批捕13人,重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也对弄虚作假行为形成了严厉震慑。

此外,柔性服务注重质量。生态环境部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落实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引导企业及时主动改正轻微违法行为,给予适度容错纠错空间,全市办理不予处罚案件近340起,免罚金额3000余万元;实施正面清单动态管理,结合企业需求提供帮扶服务,以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执法检查,减少对守法企业的“打扰”。

海淀区一家集成电路生产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虽然安装了废气治理设施,但是处理效果不佳,VOCs浓度居高不下,又始终找不到原因。在现场执法时,企业负责人向执法人员诉说了“烦恼”。执法人员随即查阅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运维台账等资料,现场检查集气罩、废气管道、阀门、风机等设施,对比监测记录,发现企业购买的活性炭“碘值”较低,影响吸附效果,且活性炭更新不够及时,导致废气处理效果不佳。之后,企业重新购买了活性炭,并调整了更换频次,终于解决了问题。

在执法检查中,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去年,依托热点网格推送预警、报警网格2600余个,经过精准排查、顺藤摸瓜发现问题6500余个,大大提高了执法效能。

生态环境部门还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检察院、法院四部门开展打击第三方弄虚作假专项行动,移送公安部门1起,刑事拘留20人,批捕13人,移送市场监管局完成行政处罚9起;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以及劣质油品污染为重点,密切与公安部门协作;联合城管、公安、水务等部门,开展扬尘、餐饮、“点穴式”、流域等执法行动,形成执法工作合力。

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目标,推动落实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各项要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重点在查办大案要案、统筹执法力量、建强执法队伍、提升执法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执法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多起自动监测数据造假被查 生态环境部:对这类行为“零容忍”
央视新闻 2023-09-23
生态环境部:上半年查办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案件593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8
生态环境部:四年来共查处涉危险废物和涉自动监测数据违法案件近两万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7
生态环境部: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惩态势
法治日报 2023-06-02
生态环境部将严厉打击环评造假行为
新华社 2023-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