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中国证监会强调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要求从源头杜绝“带病”企业上市,A股市场出现一波IPO“撤单潮”。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3月19日,今年以来沪深北交易所共有73家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单”。分板块看,创业板、北交所终止案例居多,都达到22单;此外,科创板为8单,沪深主板分别为13单和8单。
3月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严把IPO入口,他表示:“企业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作为目的,更不能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因此注册审核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能够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的门外。”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监管,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相关方责任,维护良好的发行秩序和生态。
“一撤了之”被严惩
2024年以来,拟上市企业“撤单”不断。除了1单被否案例外,截至3月19日已有73家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与此同时,光速撤单、一查就撤、过会还撤、撤后被罚等各类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企业明知不符上市条件,仍怀侥幸心理“带病申报”,并在接受问询后企图“一撤了之”。
例如思索技术,其“4天光速撤单”创下了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最快的IPO“撤单”纪录。思索技术IPO在2023年12月28日获得受理;2024年1月22日,深交所向公司下发首轮问询函;1月26日,公司和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并于3月2日终止IPO。
中鼎恒盛则是“一查就撤”。2023年5月8日,中鼎恒盛创业板IPO获受理并于5月29日收到首轮问询函。同年7月7日,公司在2023年第三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检抽签时,被抽中现场检查。2024年3月4日,公司选择主动“撤单”终止IPO。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回复首轮问询。记者注意到,在现场检查中,中鼎恒盛的财务合规性、内控问题、信息披露皆被重点关注。
今年1月,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
思尔芯就是“撤后被罚”的典型案例。2月9日,证监会公布了对思尔芯的行政处罚。因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涉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涉及欺诈发行违法行为,公司及有关责任人被证监会处以1650万元的处罚。其中,对公司罚款400万元,对董事长、总经理、董事、董秘、首席财务官、监事会主席等人处以10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的罚款。
据了解,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证监会表示,坚持“申报即担责”,对于涉嫌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即使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也要一查到底。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大“考点”受关注
从IPO审核问询问题来看,大额分红合理性、研发实力、业绩成长性成为沪深交易所严查的“考点”。
研发实力一直是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接受问询的“必答题”。在首轮问询中,晶华电子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被深交所重点问询。
2020年至2022年,晶华电子研发投入分别为2666.26万元、3455.57万元、4606.22万元,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10.11%、9.33%、8.84%,各期均高于全部可比公司。但其中职工薪酬占比分别为71.42%、76.41%、81.01%。同时,公司拥有11项核心技术、8项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但仅1项软件著作权在2020年1月取得,全部发明专利均系2015年及更早取得,报告期内无新增。
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较高的合理性;研发是否有效保障技术先进性;技术是否存在被替代、淘汰的风险;公司研发能力的具体体现。
金田新材连续大额分红但又通过募资偿还银行贷款,引起重点问询。根据申报材料,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方文彬、方文翔共取得分红款共计2.44亿元,其中1.04亿元用于偿还金田集团及其控制的其他公司的借款、利息及担保债务、金田集团日常经营等。同时,公司此次IPO募资有6.50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占拟募资总额比重高达41.51%。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金田新材短期借款金额分别为10.34亿元、7.58亿元、7.53亿元、7.37亿元;账面货币资金分别为2.29亿元、1.90亿元、2.27亿元、1.48亿元,公司资金流短缺、偿债压力巨大。
鉴于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内金田集团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是否存在大额亏损、大额负债以及债务到期未清偿的情形,说明相关亏损和债务的形成原因,是否与发行人业务相关。
在浙江控阀的上市审核中,公司业绩成长性、创业板定位受到持续关注。招股书显示,公司从事工业控制阀与核电控制阀的研究、设计、生产与销售,具体包括调节阀、开关阀等产品,其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控制阀的选型设计上。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浙江控阀工业控制阀产品收入占比较高,分别为79.10%、75.66%、79.53%、69.86%。因工业控制阀领域的技术相对成熟,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公司预计2022年工业控制阀收入同比小幅增长2.72%至7.09%,收入增速趋缓。
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中,公司被要求结合在手订单、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宏观经济及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等因素,说明2022年工业控制阀收入增速趋缓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公司在未来保持市场份额、持续经营能力及成长性方面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是否属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冲刺北交所要认“真”
目前,北交所似乎成为不少企业上市的新赛道。在沪深交易所申报上市碰壁后,一些企业寄希望“转道”北交所圆梦A股。但从实践来看,部分中小企业的北交所上市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2024年开年以来,北交所也迎来了一波 “撤单潮”,22家企业皆因主动申请撤回而被终止审核。从问询内容来看,交易真实性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例如,畅享高科因“12月确认大额收入的真实性及合理性”被反复追问。公司专注于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以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形成“数智运营”和“仿真实训”两类产品。2020年至2022年,公司12月确认收入的金额分别为4059.37万元、3746.69万元、7842.77万元,销售占比分别为43.28%、36.62%、54.44%,销售占比较高且部分产品生产交付日期较短,尤其是2022年12月公司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
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2022年下半年尤其是11月、12月是否存在客户配合发行人验收或实际验收日期与验收单日期不符的情形;对于产品交付日期较长且跨期的产品/项目进行逐项分析,说明收入确认是否合理、准确;是否存在未中标即开始备货生产的情形及具体情况,说明相关订单获取是否合规。
而在第三轮问询中,北交所要求公司进一步分析12月确认大额收入的真实性,针对2022年未中标即开始备货生产情形的项目,公司需逐项说明在中标前备货、开始生产的时点;是否存在串通投标、商业贿赂等不合规行为;是否存在与上述客户及人员之间的资金往来;公司12月收入占比较高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