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将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出发,着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3月15日《经济日报》)
庞大的老年人口给养老产业带来“井喷式”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业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对养老服务需求非常迫切。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出现养老服务人才出现巨大缺口。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的现实,相关部门以改革破局、创新破题、发展破难,我国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提升。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保障体系,对于缓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提升养老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出现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现象,主要在于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导致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观念问题也是一大原因。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养老护理就是端屎端尿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人一等,而且照顾老人风险高,很多人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再者,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指定专门的养老人才职称评定体系,从业者的工资待遇无法直接与个人职业等级挂钩,因此从业者的工资普遍较低,与劳动付出不能成正比,所以养老服务年轻人对没有多大吸引力。从而导致养老服务人才短缺。
据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全国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在约4万个养老院,其中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人,一个护理员平均要服务近10个老人。若按照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需要的护理员还有很大差距。然而,根据《2018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显示,我国鉴定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只有44102人,养老护理人才有巨大缺口。
破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需要各方发力。由于养老服务人才匮乏,如今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因此,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表示:“要打破学历、年龄、身份、地域等限制,把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特别是养老护理员短缺问题摆到突出位置,坚持从供给侧入手,针对养老服务类型层次多样、跨领域交叉融合、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实践中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实窘境尴尬局面,适应老年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人才短缺瓶颈,应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利用激励政策来刺激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把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融合到社会教育系统中。总之,补齐养老服务人才短板,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文/吴玲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