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高院获悉,北京法院自2023年12月以来组织开展了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努力推动生效裁判执行到位,共执结案件4149件,执行到位近2.28亿元,5129名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769名被执行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据了解,集中执行行动中,北京法院以追索农民工工资、其他劳动报酬、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赡养费、扶养费等案件作为重点,突出执行威慑,对5129名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将769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采取拘留措施6人次、限制出境7人次。全市法院争分夺秒利用晚上、节假日集中查找被执行人或财产线索,促进案件执行。北京法院自2023年12月以来组织开展了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努力推动生效裁判执行到位,共执结案件4149件,执行到位近2.28亿元,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督导、指挥和快速反应作用,强化线上、线下财产查控手段,努力穷尽执行措施,用足用好限制消费、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出境、拘传、拘留、罚款等各类强制措施,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直以来,北京法院畅通“绿色通道”,对涉民生执行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的“三优先”原则,成立速执团队或专门团队负责案件办理,及时调查、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加快财产处置;对已经到位的执行款,简化审批发放手续,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将钱款发放到权利人手中。
据北京高院执行一庭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法院将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与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相结合,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加大对农民工就业较为集中的房地产、建设工程、旅游、新就业形态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司法保护力度,切实推动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生效裁判执行到位,努力为企业及时收回账款,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从源头减少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在保障农民工胜诉权益的前提下,依法灵活采取查封措施,有效释放企业被查封财产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努力通过高质量司法实现多赢,在执行工作中“如我在诉”,追求最好效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
校对/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