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ETF行业发展报告,向行业机构、投资者全方位展示2023年度全球及境内ETF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报告显示,指数化投资已成为境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境内ETF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境内ETF市场2023年全年资金净流入超5000亿元,充分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889只,较2022年底增长18.06%;总规模达2.05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28.13%。其中权益型ETF市值达到1.73万亿元,约占A股总市值的2%。
2023年,境内ETF市场资金净流入额达5009.36亿元,较2022年增长71.11%。其中股票ETF净流入最高,达4485.41亿元。新发产品中近八成为股票ETF,存量规模增长主要来源于宽基ETF。2023年境内ETF规模增长4508.82亿元;其中新发产品贡献了778.96亿元的规模增量,占比17.28%;存量产品规模实现了3729.86亿元的增长,占比82.72%。
从上交所市场来看,2023年沪市ETF规模快速增长,投资者参与度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沪市共挂牌ETF 539只,规模合计1.56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25.26%;全年成交额2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4%。沪市ETF成交额、规模分别位居亚洲第一、第二。
沪市ETF市场参与度稳步提升,年末持有账户数669万户,全年交易账户数862万户。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更高,交投更为活跃。截至2023年底,沪市ETF规模和全年交易量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分别为63.5%、61.2%。
产品方面,沪市ETF市场打造旗舰宽基ETF,持续完善产品布局。沪深300ETF单只规模突破千亿元,为境内规模最大的权益基金;8只科创50ETF规模合计突破千亿元,成为境内第二大宽基指数系列产品。上交所着力以宽基ETF,服务国家战略的ETF,风险低、收益稳的基金产品为抓手,打造居民财富管理主阵地。
机制方面,配套机制持续优化,投资者参与ETF市场更加便利。上交所推动ETF集合申购试点全部落地,推动纳入互联互通的ETF标的稳步扩容,不断优化基金产品开发配套机制。
从深交所此前发布的数据看,2023年深市ETF同样稳步增长,投资者参与度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深市ETF合计350只,总市值达到4916.14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24.93%;全年累计成交额大幅增长,增至5.93万亿元。
产品方面,深市ETF也亮点颇多。截至2023年12月底,深市规模最大的3只非货币ETF分别为沪深300ETF、创业板ETF和芯片ETF,规模分别为413.43亿元、407.97亿元和262.52亿元。规模排名前10的非货币ETF总规模为2,006.21亿元,占ETF总规模的40.81%。
同时,深市ETF在2023年持续完善宽基序列,推出深50指数及ETF产品、发布中证A50和市场龙头50指数、完善深市主板和创业板宽基指数体系、创新推出行业精选系列指数,进一步丰富了指数及产品体系。
展望2024年,沪深交易所认为,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成效不断凸显,境内ETF市场仍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上交所表示,2024年,指数化投资发展空间广阔,预期2024年宽基ETF将持续发展,形成沪市基金市场名片;行业主题型ETF快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债券ETF品种持续丰富,机制进一步优化。上交所将继续推进ETF市场发展,包括大力推动产品创新,ETF产品链持续完善;研究推动集合申购业务常态化,完善ETF配套机制;研究拓宽基金通平台业务功能,落实为群众办实事要求;拓宽ETF互联互通,积极打通全球市场;丰富ETF期权品种,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持续加大ETF推广,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等。
深交所也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投资者教育逐步推进、产品持续创新,ETF市场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展望2024年,深交所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ETF市场发展:一是深入推进指数及ETF研发创新,包括研究推出差异化宽基指数产品、围绕国家战略和投资性方面加大行业主题ETF供给、加大场内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研究推动主动管理ETF的开发、拓展跨境ETF覆盖地域和投资标的范围。二是不断完善ETF市场机制,包括推动提高流动性服务费用支付效率、推进沪深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三是加强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四是研究优化ETF基础制度。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