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大兴区获悉,2023年9月,街道被评为北京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2024年1月31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公告,观音寺街道凭借在“扫黄打非”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获评2023年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这一荣誉是对街道在维护文化市场秩序、推动文明创建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也为街道进一步做好“扫黄打非”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观音寺街道认真落实《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按照市、区两级工作要求,立足自身特点,摸索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构建了“1+24”扫黄打非工作格局,通过建设站点、创新模式、深度宣传、联动检查等举措,推动“扫黄打非”工作落实落细。
建章立制 完善“六有”建设
观音寺街道按照“六有”标准,打造“六全”体系,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全面强化“扫黄打非”基础保障。
专岗专设“有场所”。观音寺街道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站,建立“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并建立 24个社区“扫黄打非”联络站,形成“1+24”点对点实体工作站布局,并设置“扫黄打非”专员,对相关工作制度读懂吃透,推进落实、细化检查。
规范管理“有队伍”。观音寺街道将“扫黄打非”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相结合,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每个场所都有义务监督员管理,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定岗定责“有职责”。观音寺街道在“1+24”点位布局的基础上,制定《观音寺街道2023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明确街道级别“扫黄打非”工作站及24个联络站以及志愿者队伍职责明细,定岗定责,落实到人。
明确目标“有制度”。观音寺街道对辖区“扫黄打非”专项工作内涵盖的KTV、网吧、书店、打印店、酒店等进行摸排,分行业制定《“扫黄打非”行业管理办法》,对标对表做好行业日常保障管理。
多样宣传“有阵地”。观音寺街道在各社区开设“扫黄打非”宣传栏,定时更新宣传海报,同时, 以“国门首站观音寺”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转发“扫黄打非”官方宣传内容,对街道“ 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进行动态报道,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效果。
人人参与“有渠道”。观音寺街道开通“扫黄打非”举报专线,专人接线值守,随时接听热线。同时,公开“扫黄打非”投诉受理线上邮箱,并在各社区联络站设置“扫黄打非”小信箱,多渠道、多方式收集线索和建议,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抵制的工作形态。
探索创新 构建“扫黄打非”新格局
观音寺街道组织召开“扫黄打非”工作部署会,就全年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明确了以每月一例会的形式推动工作开展。同时,对相关工作提出创新要求,在基层工作上探索新路径,确保打击工作有声势,宣传工作有声色。
探索组织机构创新,观音寺街道联合辖区酒店、网吧、KTV、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等文旅体相关企业,成立观音寺街道文旅体市场联盟,从组织架构上强化了工作力量,共同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践行“扫黄打非”社会责任。
探索检查机制创新,采取“三延伸、三结合”检查方式,不断提升文化市场检查力度。在线索获取方面采取巡查与受理查处举报相结合、巡查与线上监管相结合、巡查与12345居民诉求问题相结合,实现问题发现能力显著提升。
探索基础活动创新,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促进机构融合、人员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将打击非法有害出版物、网络有害不良信息、非法宗教活动融入基层宣传、教育,武装居民头脑,着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筑牢“扫黄打非”基层防线。2023年以来,观音寺街道举办暑期亲子活动、 共享阅读、实地宣传等各类活动300余场,“扫黄打非”工作巧妙转化为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基层治理成效日益突显。
观音寺街道以七五小街为抓手,建立“又见书社”“又见书院”,推进以实体书社形式探索净化文化市场的创新模式,将文明力量注入基层。两所“又见书社”形成由南至北的“文化轴”,贯穿以文化人的工作路径,筑牢了文化安全防线。
立足实际 提升“扫黄打非”新成效
在“扫黄打非”工作中,突出重点行业、领域中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成效。对辖区宾馆、KTV、网吧和实体书店等开展全覆盖检查,在“开学季”“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和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出版物市场、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等执法检查。
观音寺街道还通过联合校园、 社区加强“护苗”宣传,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远离软色情、欺凌暴力等有害信息。
未来,观音寺街道将继续保持成绩,再接再厉,不断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取得新成效。同时,也希望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扫黄打非”工作中来,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供图/大兴区观音寺街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