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的质量前景: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产品高端化取得明显进展。这是新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意见》明确了四项重点任务,即增强企业质量意识、提升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而“卓越质量”的要求是,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全面、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质量数字转型更加成熟、质量绩效表现更加优异,由此明确了制造业达到出类拔萃的标准。
可以说,这是我国在2015年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上又一个迎势而上的战略规划和行动纲领。制造业数十年对质量标准孜孜以求,新的战略规划标志着中国制造业质量工程进入新阶段。
这一行动纲领是基于中国工业规模和结构的历史性变迁。今天的中国制造业体系和技术格局,已经奠定稳固的“金字塔”型结构,其底基和顶尖都极具中国特色。看“底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具备今非昔比的规模实力、技术潜力、基础设施、资金能力和管理经验,有培育高质量制造业的雄厚沃土。看“顶尖”,一些科技领域和优势企业的制造业产品质量已具备尖端优势。尽管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质量水平还有待提升,但一些高技术制造业尖端产品,已如星火闪烁,令世界惊叹。特别是一些制造业企业已从生产制造型转向创新领先型,正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袖企业。
中国制造业形成明显的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态势,并非局限于少数企业或局部领域,而是渐成星火燎原之状;不再单靠企业闭门十年磨一剑,而是全产业全领域的整体奋发。这是大势所趋,是中国制造业的系统性素质提升。
当然,在现实中,既然制造业质量结构是金字塔型的,那么各企业就不可能齐步走、有同样的质量水平,而且企业的质量战略本身就是差异化的创新行为。但是,新时期的制造业质量行动,已不是少数企业的“先知先觉”行为,而是产业发展的整体性方向。也正因为这样,它才会成为国家最高工业管理部门的重点关切,并且得到了较全面部署。可以预期,今后将有更为具体的执行举措,以跟近形势和解决问题。可见,局部努力的普遍化,终成全局部署的新战略。
制造业质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工业化的文明新形态表现,体现为中国制造的新思路、大政策。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以追求数量转向以高质量为方向,本质上也是创造工业文明的新形态。制造业质量目标,不再以产品生产规模的数量扩张为诉求,而是更具有高质量意识,具有多目标、高标准要求。因此,即使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业制成品,也要“技术上得去”“价格下得来”“市场有规模”“产品瑕疵少”“百姓用得好”,这全面系统体现了工业文明新形态的高质量方向。
由此可见,制造业高质量战略具有深刻的亲民性。让极端高技术的制造业产品成为大众消费产品,这是对企业最高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以芯片为例,技术质量要求不仅体现为高科技的产品孵化和产业化,而且体现为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和民众受惠的普遍性。从军用到民用,是芯片产业发展的“跳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拥有了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因而企业的质量意识也要相应地从“高质高价高收益”升华为“提供高质量产品是体现对消费者的尊重”,若生产了低质产品甚至会有深深的自责。兢兢业业才能创造好产品,小心谨慎不出低劣品,安全可靠,精益求精,就表明高质量意识植入了新型工业化的文明形态机体,深入人心,更有助于攀登上制造业质量新高峰。
文/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