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哀牢山住了近700天后,1999年生的农学生颜斯敏见过三次褚橙的开花和结果。每一次,她和褚橙科技小院的小伙伴们都将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规律、检测到的土壤养分含量等数据存入数据库。长期积累之下,她量化出,每吨果实在成熟期需1000克氮、90克磷和900克钾。
上述数据为精准施肥提供支撑。他们增氮减磷,褚橙单果重量由160克左右提升至190克。花斑果和裂果一直是困扰褚橙品质最严重的问题,他们专门补充了钾和钙元素,一棵200个果子的树,裂果由二三十个降至两三个。
科技小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团队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15年来已拓展至全国31省份千余个村庄。2020年,科技小院首次引入赛事机制,拼多多连续两届成为赛事支持方。
今年1月7日,“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决赛闭幕。大赛以“解民生、治学问”为主题,强调深入农村、农业解决实际问题。全国22所院校的46支队伍近200名师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中国农业大学褚橙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等5支队伍获一等奖。
解决褚橙裂果等难题
与首届比赛相比,本届决赛入围率大幅提升。据了解,经专家统一评审,共96支队伍入围区赛,最终23所高校的48支队伍闯入决赛。参赛队伍的研究对象覆盖粮食作物,沙棘、甜叶菊等经济作物,柑橘等特色农产品和海产品。
决赛当天,天南海北的队伍将自家产品搬至现场,邀请评委和嘉宾试吃,新疆红枣、褚橙咖啡、鸡蛋、沙棘绿茶等出圈。人气最高的是褚橙科技小院展台的橙子味咖啡。人们感叹口味奇妙的同时,更好奇眼前这群1999年、2000年出生的研究生如何利用所学解决褚橙的生产难题。
21年前,褚时健包下哀牢山中段东麓的甘蔗地改种橙子,苦心经营,打造“褚橙”品牌。它还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第一个农产品标志性品牌,代表着中国水果种植业的最高经营管理水平。吸引颜斯敏到哀牢山的一大原因,是到企业和田间学习最新知识。
“褚氏农业与高校交流后提出生产中面临的裂果、花斑果、叶芽调控等14大生产问题,我们分工后就开始跟踪、采样。”她提到,柑橘生长周期长达11个月左右,第一年,团队扑在田间采样,记录花叶果梢的生长数据。
采样生活的繁忙超出颜斯敏预料。本科读土地规划的她对种地并不熟悉,不曾想过上山砍树、挖根。他们在山上呆一天,将沿着树冠滴水线往下的地块平均分成25小块,再垂直分成三个土层后,像考古一样用手将根系全部取出。
这群20多岁年轻人的适应能力超出老师想象。短暂适应后,颜斯敏不再打电话回家哭鼻子,转而习惯了整日与橙子为伴的生活。一年后,她和团队小伙伴将数据转化为指导建议。
以土壤为例,柑橘喜酸,西南地区一般会对土壤进行酸性改良。他们测定后发现,褚橙的果园酸度达标,无需再投入氧化钙和石灰;后期,团队研发出绿色智能肥,实施增氮减磷,单果重量增加30克。
花斑果和裂果一直是困扰褚橙品质最严重的问题。在严苛的选品要求下,褚橙成品率一度只有54%,剩下只能被低价处理或是销毁,仅2022年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600万元。
褚橙科技小院经过试验比测,将原因聚焦到了风。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在农田外侧架起了高网,在果子上打药形成保护膜;为减少裂果产生率,还专门补充了钾和钙元素,过去一棵树结200个果子,裂果会有二三十个,经过科技小院一番“救治”,现在降至两三个。小院还构建品质与气候预测模型,据权铁林描述,该模型可实现提前45天对果实品质的预测。
给蜜柚“减肥”节约成本11亿元
农业起家的拼多多,将支持农业赛事作为助力农业产业链前端科技发展的方式之一。科技小院大赛是继“多多农研大赛”之后,其支持的另一大农业赛事。鼓励青年学子扎根农业、在生产中进行创新之外,今年以“解民生 治学问”为主题的科技小院大赛一大关注点是带动当地农民节省成本增收。
在我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平和,福建农林大学平和蜜柚科技小院致力于带领村民“减肥”降本。指导老师苏达告诉南都记者,2016年左右,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纬度和气候条件类似的条件下,平和蜜柚产区的化肥用量是国际柑橘优势产区的6倍。过量的化肥显著影响了土壤健康,并直接降低了蜜柚树体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效率。高化肥投入不仅没有进一步显著增加蜜柚产量,反而降低了蜜柚的品质。
该团队提出“减肥压酸,补镁增效”的蜜柚绿色减肥增效技术和“调整施肥位置+蜜柚改土专用有机肥+冬种油菜+禁用除草剂”的提质增效模式。改变之后,单棵树的施肥量可由16斤降至2-3斤。两项技术模式在平和县开展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可帮助果农节约化肥成本11亿元。
洱海边,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师生一边解决洱海面源污染的问题,一边带领村民做民宿。村子没有主导产业,却有不少闲置房屋,指导教师金可默和学生走入439户村民家中摸底,给出改造建议。暑期,民宿迎来100多名前来实习的大学生。
据古生村科技小院杨欣如介绍,截至2023年7月的一年里,仅通过民宿就给村民带来约200万元的收入,预计2024年会进一步带动古生村的商超和手工艺发展,助农户增收。
远在陕西榆林,榆林学院的周畅和崔长珍不仅要种好沙棘,还要向马合村民推荐每亩可增产30%的新沙棘品种,几乎没时间追剧。马合村同样缺乏主导产业。“学校在马合的沙棘基地已培育出新品种,与企业研发出沙棘原浆、面膜、茶叶等深加工产品。我们不仅可培训农民种植沙棘,还可收购村民种出来的沙棘。”周畅说。
他们将村民邀请至马合沙棘基地参观,购买生产工具吸引村民参加培训,还不时地入户调研。周畅记得,他们打动的第一个村民是小院的邻居崔玉福。到基地参观后,他种下一小片沙棘,看到长势不错,第二年就决定扩大种植面积。
一年多的时间内,科技小院在马合村推广了1000多亩沙棘。崔长珍想到就很开心,能用所学帮村民增收,有莫大的成就感。
拼多多拆掉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
拼多多为什么要连续两届支持科技小院大赛?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在决赛当天提到,拼多多希望通过支持科技小院,在助力先进技术下乡、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等方面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作为拥有不少把农产品变成商品、把商品变成爆款的电商平台,多个科技小院重点研究的农产品已是拼多多平台爆款。褚橙与拼多多2019年达成战略合作,开设官方旗舰店;丹棱桔橙科技小院重点研究的“爱媛38号”,近两年在拼多多平台打开销路,当地不少果农开起线上店。
周畅羡慕科技小院的爆款农产品,对药食同源的沙棘有很大信心。他们做了不少市场调研后,决定在春节到来之前,联合企业重点推出沙棘饼干和软糖。如今,科技小院联合企业推出的沙棘加工品多在榆林周边线下市场销售,她也期待沙棘加工品能在拼多多跑出爆款。
除了关注农产品种植生产、解决农业基础问题,拼多多还大力投入支持前沿技术开发。今年5月,公司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旨在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全球农业领域相关学科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拼多多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普惠,去年聘任荷兰皇家科学院(KNAW)院士、法国农科院成员Ivonne Rietjens教授担任独董,力争在前沿农业科技研究、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等多方面为高质量农业现代化转型做出贡献。
“如果说科技小院拆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那拼多多则要助力破开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助力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侯凯笛表示,希望未来持续让更多科技小院学生和他们的成果走到消费者面前,走到更多人面前。
文/黄培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