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成大器》作者分享读史心得,王立群:读史根本目的是明智、明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0 21:17

12 月 10 日,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携少儿新作《读史记,成大器》现身北京DT51 Rendezvous,与家长和孩子们分享读史心得。他表示阅读《史记》,能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史记》能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来的;《史记》也能告诉我们,我们该如何生活在当下;《史记》还能告诉我们,我们怎样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读史记,成大器》是王立群教授花费3 年时间专门为孩子写作的《史记》读本。与其他版本相比,这是一套真正吃透《史记》精髓的名家读本,所有观点均为独立研究,该书入选了第 31 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少儿阅读节百种优秀图书“,上市不到一年已经销售超30万册。

花三年时间选取60个代表人物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开风气之先,“前四史”之首,被誉为“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涵盖礼乐制度、天文律法、山河河渠、文献典籍等方面。三千年的风云变幻、金戈铁马、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英雄草莽、书生意气、人生沧桑、怨愤郁结,经过司马迁的大手笔,最终凝聚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虽然《史记》中的故事王立群教授已烂熟于心,但他依然精益求精。从《史记》130篇文章中精选出60篇6至18岁孩子应知应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故事,“我花了三年时间,选取了《史记》中有代表性的60个人物故事,故事的排序基本以主要人物在世的时间为序,以便读者对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位置形成大致的定位,避免形成人物的时序错位。在人物取舍上兼顾孩子的理解,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人物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帮助,同时兼顾每个故事详略得当。”

因为要写给孩子看,王立群教授还采用了浅白的语言、短小的段落、夹叙夹议的提示、讲故事的方法,“诸如此类,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能读,愿读,喜欢读。只有如此,《史记》的现实意义才能够实现。”

至于《读史记,成大器》适合多大的孩子阅读,王立群教授表示,要因人而异。有的小朋友在上小学前就认字很多,那上学前就可以读,有的小朋友上小学一年级后认字不多,那就可以让家长平常给他们读,讲讲书里的故事就很好,“因人而异,我们不强求,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合适的学习方式。其实最好的阅读方式是家长给孩子伴读,因为孩子小可能自制能力弱一点,伴读就可以弥补这一个缺点。另外,孩子看完故事和我对故事的评价,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和家长交流。孩子年龄越小,伴读就越重要,家长不要完全大撒把。读书是孩子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如果家长能够采用伴读的方式,我相信孩子的将来会读得更好。”

给孩子一个阅读视角,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读史记,成大器》不是据《史记》中的某一篇进行翻译,而是广泛占有材料:一是将《史记》一书中的相关编目的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二是打通《史记》与《左传》《战国策》等书籍中的相关文献,相互印证,让孩子对真实的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对此,王立群教授表示,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阅读视角,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比如:第三册“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主要依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赵世家》三篇来写。《史记·赵世家》只对赵括的生平一笔带过,王立群教授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蔺相如、赵奢、赵括母亲的视角对赵括的“纸上谈兵”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又从战场上,以敌方的视角对赵括的行军作战进行了描写。

而在故事的最后,王立群教授对赵括的故事进行了独到的点评,他从当时赵国的经济形势、赵国的战争环境、赵国的外交策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点拨读者对于赵括的重新思考,这既是一种客观独立的思考,也是研读《史记》近半个世纪的水到渠成,更是一种对读者的认真负责。

微信图片_20231210200134.png

第二册中的“赵氏孤儿”是依据《史记·晋世家》《史记·赵世家》和《左传》材料而写,王立群教授向读者说明了“赵氏孤儿”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大家熟知的赵氏门客程婴,用“狸猫换太子之计”救下赵氏孤儿,并假装投降赵氏仇敌,忍辱负重将赵氏孤儿养大。第二个版本是赵氏孤儿的母亲在丈夫死后,借助其弟弟晋景公的势力,争夺赵氏集团内部权力。而第二个版本也是和《左传》中记载的“赵氏孤儿”事件相一致,两本史书相互佐证,内容全面。

以文学的角度讲历史

在《读史记,成大器》中,王立群教授侧重于写人物的一生。比如写韩信就把韩信全部的重要事件——少年时穷困潦倒,怎么出道,怎么成名,怎么错失机会,最后关头又如何做了错误的决定,一直到后来被杀,把韩信完整的一生都概括了。

对此,他解释说“《史记》里的这些人物有先失败后成功的、有大器晚成的、有忍辱负重的、有先成功后失败的……他们都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生,通过这些故事在潜移默化中磨砺孩子的人生,让孩子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思想境界。”

1702214195207992_s.jpg

《史记》是史学经典,同样是文学经典,所以,王立群教授在写作时非常强调文学性, “我写这套书以文学的角度讲历史,比如晋文公称霸最后一节既是篇文学散文,还总结了晋文公这个人物:回顾晋文公一生,前三分之二的人生,几乎都是历史的空白,即便是有那么一点点记录,也是别人的陪衬。后三分之一的人生,则见证了生命的奇迹,创造了人生的绚烂。如果让晋文公为大器晚成代言,恐怕没人会反对。这中间,多少坎坷,多少磨难,尽付于一个晚字中,不堪回首,不愿回想。所有的大器晚成,都是凤凰涅槃,都是浴火重生,都是努力坚持之后的水到渠成。”

在每篇故事的最后,王立群教授还特别加入了自己的点评,“考虑到是孩子们读,不容易理解《史记》的意思,需要给孩子们一个研读的视角、评价的视角,给他们一套评判的价值体系。”

王立群教授认为,读史需要读故事,但根本目的是明智、明理。“因为时代不同,价值取向不一,孩子认识问题的能力正在养成之中,对《史记》中记载的有些故事如何去读,从中学习什么,必须加以引导。司马迁写游侠、刺客,目的不是教人去杀人,而是歌颂守信重诺的精神,对这类问题必须讲清,不能只讲惊心动魄的故事,而缺少正确的引导,否则会让人误入歧途。当然,这种指导,需要根据《史记》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需要斩钉截铁,该批判就批判,该歌颂则歌颂;有的只需要稍加引导,激发孩子自发思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对谈|司马迁与他的卓越想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0
赏读|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学者王立群:诚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新闻网 2024-08-20
王立群《中国脊梁》出版 探寻“中国精神”的历史渊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王立群面对读者讲刘邦与项羽,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3
人物|王立群:历史就是现实现实让人读懂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1
“王立群读《史记》”时隔17年全新推出精装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书香呼家楼 “悦”读伴小庄邀居民共享阅读之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