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事会上,他们积极探讨,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大街小巷中,他们穿梭其间,将创城宣传单发放给路过的居民;逢年过节,他们与居民齐聚一堂,共享“团圆饭”……对于回龙观辖区居民而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早已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而是大家庭中的一员。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通常指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们,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路客。为助力路客们更好地融入街道,进一步完备基层治理体系,回龙观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新兴变量”向“治理增量”转变。
线上+线下 多方位“充电蓄能”
为进一步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先锋模范作用,回龙观街道以学促干,向“新”而行,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方位为辖区小哥们“充电蓄能”,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在学习上“不漏学”、思想上“不掉队”、行动上“跟党走”。
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常在路上、常在网上”的特点,街道在回龙智联两新组织服务平台小程序中新增路客学院学习模块,开辟素质提升、社会治理加油站等4大板块,补充完善新手课堂等530余节课程,推进新就业群体以学促干相互交流。
与此同时,街道始终坚持线下赋能,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交流研讨、实地参观等,筛选有经验、有能力的路客党员为导师,一对一指导新入职“路客新手”快速适应岗位。
“今年街道累计组织开展了红色领队微党课、送学进网点等活动60余场,小哥们都收获颇多,对‘一心三平台’的体系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党群办工作人员说,“接下来,街道计划充分利用各类党群阵地共享空间效能,鼓励新就业群体利用碎片时间在线学习。”
无微不至 多角度提供暖心服务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开展以来,回龙观街道通过建设驿站、构筑堡垒、双向服务等暖心举动,迅速拉近“两新”群体与党组织“心与心”的距离。
打造暖心驿站。依托社区居委会等打造暖心驿站61个,设置餐厅、会议室等五大功能区,提供休息座椅、手机充电等免费服务,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心有归处”。
提供便利服务。制作涵盖社区位置、楼栋分布等详细信息的《配送员手册》,在百度和高德地图标识暖心驿站位置,并在1818街区、万润家园等社区设置配送贴心专用车、24小时紧急药品配送车,在“双十一”等特殊时间节点延长快递小哥进社区工作时长,提升小哥工作效率和居民便利度。
链接社会资源。梳理快递小哥在用餐等方面的需求,商洽辖区50余家餐饮、美发等商户为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提供专属套餐、特别折扣等优惠,努力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
培育家园情怀。营造阵地聚力、活动凝心的家园文化氛围,先后组织“小哥恳谈会”“我给小哥理个发”等活动100余场,进一步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
齐“新”协力 多元化参与基层治理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员规模大、流动性强、接触面广,是服务居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层治理工作的“前沿阵地”。为推动建立“双向奔赴”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回龙观街道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网格。
为打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反映问题、建议的途径,街道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街道—街区—社区”三级协商议事,梳理社区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和资源清单,协助解决非机动车停放、快递进社区、楼道乱堆杂物等问题。
与此同时,回龙观街道成立220余人的路客志愿服务队,开展“小哥献血”“争做文明督导员”等志愿活动10余场,引导新就业群体助力交通秩序维护、人居环境整治等服务1200余次。
为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环境的职业优势,街道创新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模式,发展107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网格员,设计路客播报、路客关爱、路客志愿等三大类“微公益岗位”,细化梳理121项《路客进社区任务清单》。
截至目前,已有488人次认领解决任务,累计反映垃圾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5.6万余次,及时阻断了居民家中火势蔓延等安全隐患。此外,街道先后评选出新就业群体“荣誉居民”25名、“路客之星”16名、“社区伙伴”12名,切实提升了路客们的职业荣誉感、社会认同感。
回龙观街道现在共有新业态网点29个、路客493人。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创新载体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党群阵地共享空间效能,推广“班前10分钟”等学习形式;抓细服务保障,集成司法、社保、工会等政策资源,扩展服务项目,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咨询政策有去处、反馈问题有渠道”;探索治理模式,继续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先锋骑队”、路客联盟志愿服务队、流动网格员作用。
编辑/赵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