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跨界造车的地产大佬们,至今没有尝到甜头。
日前,威马汽车再度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法院为温州市洞头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967万元。
而威马汽车的股东之一,是地产企业雅居乐集团。2021年底,雅居乐作为D2轮融资的领投者入股威马汽车,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持有股权4.58%。不过,雅居乐的投资也未能挽回威马汽车的颓势,今年10月10日,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不只是雅居乐,近年来多个房企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中,恒大许家印2018年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并持续在这条业务线上投入资金,推出恒驰汽车;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2017年成立宝能汽车,并收购观致汽车。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几家房企大佬投入资金均深陷其中,有的投资则以失败告终。宝能汽车被爆欠薪,拖欠经销商的账款;恒大陷入资金危机,恒驰受到资金掣肘,造车进展十分缓慢。
“造车行业是一个需要保持高专注度和高资金强度投入的行业,这需要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健康的。但近两年地产企业恰恰遭遇到市场下行的调整压力,部分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继续输血汽车行业,所以跨界造车对房企来说确实是很大的一个挑战。”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雅居乐造车梦碎
相对于许家印和姚振华而言,雅居乐陈卓林入局新能源汽车是比较晚的。
2020年9月,威马汽车完成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雅居乐出现在这份名单中。之后于2021年威马汽车D2轮融资中,雅居乐作为领投者,以1.4亿美元认购威马汽车2.97%股份。
随后陈卓林再次加注,以所持力世纪股权换来威马约8700万股普通股,对价约5.4亿港元。通过几轮投资,陈卓林对威马汽车投资合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对于投资威马汽车,雅居乐董事会认为,该项交易为集团收购威马集团股份提供良机,称威马集团为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其表示,该项投资符合集团继续实现业务组合多元化的策略,特别与集团专注于智慧城市服务及环保相关业务板块具有协同效应。
事实上,陈卓林投资威马汽车时,后者已是造车新势力头部品牌,并准备上市。
2021年1月,威马汽车尝试登陆科创板,但在随后的审查过程中不断曝出问题,最终未能成功。2022年6月,威马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但当年12月1日威马的招股书已处于失效状态、且并未更新。
上市搁浅后,叠加资金链紧张,威马汽车2022年销量锐减,经营也出现困难,并于今年10月申请破产重整。
“雅居乐投资威马汽车的10亿元,在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对房企而言并不算什么,但在当前这种房地产形势下,这次的投资失利,让雅居乐的现金流雪上加霜。”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
不过,截至目前,雅居乐还保持了公开债零违约记录。为了按时保证现金流,不惜亏损5.76亿元,通过出售吉隆坡项目来“回血”。
恒大、宝能纷纷折戟
雅居乐对于威马汽车只是财务投资,而恒大以及宝能在造车领域的投入更高,投资金额均接近五百亿级别。
2019年11月,恒大集团宣告正式进军造车业。在2019年恒大新能源峰会上,许家印以“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15个字概括恒大造车的宗旨。
随后,恒大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开启自身的造车之路,持续在这条业务线上投入资金,并推出恒驰汽车。
其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恒大汽车累计投入高达474亿元。其中,有249亿元用于购买核心技术与研发投入,另外225亿元用于厂房建设。
据恒大汽车公布的年报,截至2022年年底,恒大汽车累计亏损金额高达989亿元,总负债约1838.72亿元,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2亿元。
在亏损近千亿后,恒大目前只有恒驰5一个车型可以销售,截至今年5月底仅交付1000辆。而面临资金短缺困难的恒大汽车,未来走向何方,仍是一个未知数。
相较于许家印,宝能姚振华跨界造车的时间要更早一些。
据悉,宝能集团于2017年成立了宝能汽车集团,并以66.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观致汽车51%股份,并在2021年发布了自己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宝能汽车。
姚振华当时表示,宝能自2016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投入规模已超过500亿元,公司要力争通过10-15年,打造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一流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
但从实际成果来看,其收购的观致汽车从最高年销量6.3万辆,下降到月销量仅有3位数,由其打造的两款宝能汽车新车陷入量产困境。目前,随着宝能系出现资金问题,宝能汽车也因欠薪超7亿元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房企为何热衷于造车?
对于房企大佬为何热衷于造车,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房企投资于新能源汽车,是在房地产此前持续增长背景下进行的,其面临行业天花板与行业调控的焦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第二赛道,且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房地产市场多年以来的调整,让房企战略上的转移趋势很明确,新能源汽车则是今后几十年行业确定的大方向。”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记者表示。
此外,房企本身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自身发展高峰期时,拥有跨界投资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雄厚资金优势。
据悉,近几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赛道火热,2018年时市场渗透率还在5%以下,到今年,行业普遍预计新能源汽车总量能够达到850万到900万辆。
“也就是说,在去年600万辆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今年还将有50%的增量。这说明新能源赛道所具备的发展潜力,而且在未来十年都能够持续保持一个增长的态势。”上述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
“新能源汽车作为各地政府试图在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招商引资重点,受到较大力度的支持,而房企携资金与规模优势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也容易得到地方政府在政策与资金、土地资源方面的倾斜,这反过来也会与房地产主业形成协同和促进效应。”柏文喜认为。
但是如此具有前景的赛道,为何地产大佬们却纷纷折戟?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特点来看,该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一个行业。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有一句名言,叫“没有200亿就别来造车”。后来蔚来汽车CEO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的是200亿,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
“200亿都是一个小数,最关键的是,造车企业在投入资金方面要有充足的保证。”上述分析师说到。
曹鹤认为,投资新能源汽车是很烧钱的,一旦后期资金跟不上,就会出现问题。“这些年来,有很多依靠融资、融资再融资的造车新势力倒下,也有很多资本打了水漂。对于这个行业而言,即使已经有一定规模,也得不断投入资金,谁也说不好自己三年后在哪儿呢。”
而受到行业调整原因,不少地产企业近几年在走下坡路,本身主营业务还在亏损,资金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再没有其它精力和资金手段保证资金的充裕,来跨界造车。
“同时,汽车也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从一辆车的产品定义到最终生产出来,中间要经过测试验证,没有个三五年是不行的。”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对于造车企业来说,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和很坚定的战略。
其进一步表示,就像雷军说的,“我要把一生去赌进去”,必须得有这种破釜沉舟的气势才有可能活下来。因此对于地产企业来说,要想造车,在战略上具有相当强的定力,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柏文喜也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制造业本身还需要生产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营销、市场、品牌与售后服务等综合体系的支持,而后者正是房企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最为欠缺的。这种能力并非在短期之内依靠并购整合即可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的沉淀积累与探索试错,这也正是这几家房企热衷于新能源汽车却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编辑/范辉